-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生命也美丽419
课 题:情感之美
课 型:表达·交流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对本单元所学课文进行再阅读,搜集关于情感的语段描写,了解语段所蕴含的情感之美。
相关课程标准:
1、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2、能具体明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议论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3、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教学目标:
1、体悟抒情性文字的“抒情”性特点和“情感”之美,将它与叙述、说明、议论性文字区别开来。
2、理解抒情的各种方式,体味抒情的感染力。
3、学会利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在口头、书面表达中表现情感之美,情感之真切。
评价任务:
1、几组句子、语段比较,感受情感之美。
2、互读文章,相互评价,推荐参加班级交流。
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1、画面感知,展示多种口语表达句子与语段。
2、阅读语段,感受语言的艺术美与情感之美。
3、合作交流,在评价中获得丰硕的真知
4、展示点评,体会作者丰富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在多媒体上展示相关图片;学生收集关于读书的精美语段;摘抄佳句;写作作文片断,后然后大作文。
教学过程:
感受情感之美
1、激情导入:
课件展示图片,同时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让同学们脑海中浮现母亲的音容笑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时,要求同学回忆摘录关于母亲的古典诗歌名句。由母亲引入到对家乡、庄稼、土地的爱,再到对东湖,经济发展的城市的热爱,最后到国家的热爱。
展示一组图片让同学们发挥想象,说起真情实感,甚至是品头论足都可以。(图片内容简单容易理解,学生们要说的话很多,但是达到准确需要抓住根本。)
教师:人有七情,《礼记·礼运》中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写作是人的情感的一种真切需要,所谓喜、怒、哀、乐皆成文章。
2、展示教学目标:(课件)
1、理解抒情的各种方式,体味抒情的感染力。
2、学会利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在口头、书面表达中表现情感之美,情感之真切。
3、利用片段情思的形式写一篇“散章”类的抒情散文、诗,表达对学校、家乡的真情实感。
4、锻炼同学们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同学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回顾要点,梳理知识。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能不少同学读书时曾被感动得哭过、笑过,这就是抒情的感染力。本单元有不少抒情性文字,请看《静默草原》中的片段。
在克什克腾,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当我在草原上,不知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入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这一段似乎没有出现情感性的字眼。但是,我们可以感到作者将情感隐藏在行为描写中,借助“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和“用面颊摩挲草尖”的细节描写,表达对草原的亲近感。这是用描写来抒情。
《静默草原》中有这么一句: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作者情感的源头是对草原的无比热爱,其人生态度是一种“善忘”的豁达。由于作者沉稳的,不善于张扬,所以在他的眼里,草原也必然是“静默”的,不是通常所说的“喧闹”的。
再如:《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此句战士们宣誓,正面地讴歌他们的忠勇,以身许国的豪情。
《草原散章》蒙古长调太长、太自由,没有什么容纳得下它,只能交给天空和草原。
在写作中,抒情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都要真实自然,切忌做作。下面这首学生写的诗,抒情真实自然吗?有什么缺点?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在小组交流。
参考例文:
淹没
——有感于校运会上的一幕
你哭了,/在越过终点的那一刻,/多少个凌晨与黄昏的耕耘,/多少心血与汗水的浇灌,/收割的,却是失败的泪水……/悄悄地、悄悄地,你低着苍白的脸,带着眼角的泪痕,/一点点、一点点地消失在人海茫茫中,/只留下我的目光,/流浪在这杯泪水湿透的操场上/找寻着你的身影/然而,看到的/却是你的泪水,/和着西伯利亚的冷风/淅淅沥沥,淅淅沥沥地在阴霾的天空下飘荡,/淹没,淹没,淹没,/淹没了你的心,/淹没了我的心/淹没了这寒冷的地方。
口语交流的抒情并不简单地等于诗化的语言表达,在书面阅读中,遇到诗一样的语言,可能是一种享受,而把过分诗化的语句直接用到口头上来,就可能给人不够自然的感觉。这是因为书面表达的作者和读者并不在同一现场,其中有比较大的想象空间。而口头交流是现场的,想象空间比较小,过分夸张的感觉,接受过来就不大顺畅。
如果你向朋友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