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
0-3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一、社会性发展(social development)的内涵: 沙菲尔在他构筑的儿童与青少年社会性发展心理体系里包括:情绪,对周围亲人的亲密关系,自我概念,社会技能,性别角色,以及以攻击性、利他性为核心的道德发展(Shaffer,1989) 。 社会性发展的理论基础包括,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论;俄国维果茨基和美国米德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假说;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习性学理论等。 ? 二、儿童的气质特征与亲子互动的研究 Thomas 等人提出了著名的气质九维度理论,并且认为“困难”(difficult)气质的儿童主要表现为经常出现消极情绪,经常哭闹,生理活动没有规律,易怒,难以适应新环境。 亲子互动 亲子互动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近几年对这方面的研究非常热,主要研究集中在这几个方面:1、亲子互动影响因素的研究,包括父母的各种特征,如父母的教养方式、受教育水平等;儿童的特征,如气质、性别等;父母的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系统。2、亲子互动与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关系,如与同伴关系、认知发展、问题行为的关系等。 三、有关依恋的研究 1、依恋概述 婴儿在同照顾者的广泛接触交流中,建立了特殊的感情联系,这种感情联系被称为依恋(Attachment)。由于婴儿的照顾者多为其父母,尤以母亲居多,故又称为亲子依恋。 依恋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 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 第三阶段:依恋关系明确期(6个月~24个月) 第四阶段:目标调节阶段(24个月以后)。 2、依恋的研究方法: 陌生情境法(SS):Ainsworth等人所创 Q-set:Waters和Deane提出 成人依恋访谈:由main等人所创 3、依恋类型 A类型:回避的(avoidant)。这类儿童对母亲在 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其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就像接受母亲的安慰一样。实际上这类儿童并未形成对人的依恋,所以又称“无依恋的儿童”。 B类型:安全的(Securely attached)。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边。 C类型:反抗的( resistant)。这类儿童逢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的极度的反抗。但是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安全探究的基地。 ?四、婴儿的情绪发展 任何改变人与环境关系的因素都将产生情感,只要这种关系对此人来说是有有意义的。婴儿在成长过程中与环境有关的行为发展包括达到、爬行、步行,这些均与情绪的发展密切相关。 当婴儿开始学会爬行之后,可能诱发来自照顾者的更加积极的情感,如快乐、骄傲等,一旦父母习惯了儿童新的运动技能,他们就开始鼓励孩子去探索和参与新的活动,解决新问题。 1、情绪感染(Emotion Contagion) 情绪感染是如何使婴儿对一个情绪信号所携带的快乐的音调和信息敏感的?如果婴儿能体验到与另一个人所表达的情绪类似的情绪,他们就有可能在早年发现其他人 发出的信号的意义。 Hatfield和他的同事(1994)各种情绪感染产生的机制:有意识的认知过程,无条件和条件反射,以及动作模仿与反馈。 2、社会信号与行为调节(Social Signaling and Regulation) 情绪信号的适当运用取决于两个方面: 其一是对不同情绪表达的特定意义的理解,并能据此作出相应的反应; 其二是对情绪信号的参照本质的理解,并能将情绪信号与环境中的特定事件相联系。前者称为情感特性(Affect specificity),后者称为参照特性(Referent specificity)。 3、三种社会参照研究程序 视觉悬崖实验 陌生人实验 新奇玩具 五、亲社会与道德行为的研究 霍夫曼(1975)提出了一个假说:从出生到2岁期间,幼儿通过条件反射,发展出一个亲社会行为的“基本形式”。最初这个基本形式是移情导致的痛苦驱动的,后来是同情导致的痛苦驱动的,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越来越能够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区别,注意力越来越多地指向他人的需要,这样,亲社会行为的基本形态就产生了 研究案例: 伯比,82周:当我(母亲)正在吸尘时,我感到有些软弱无力、胃不舒服、直想吐。我放下吸尘器,跑进卫生间一阵咳嗽、呕出一些东西。伯比跟着我到了卫生间门口,我呆在那儿的整个时间里,他一直在敲卫生间门,并说:“妈咪,好些吗?妈咪,好些吗?”。终于,我走出卫生间,抱起了伯比,他很关切地看着我,他的眼睛里充满焦虑的神情,我说:“妈咪没事了。”然后他把头靠在我的肩膀上,开始对我表示亲热。 Debo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