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必备精品课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 .ppt

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必备精品课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 .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必备精品课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

考纲解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正确断句 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文章内容 例如:“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题目中给的词义是:贾祸—消除祸患。我们根据上文内容可以判定是错误的。原文是针对郭永的抗上举动,有人劝告他不要招惹祸患。“贾”虽然由“做买卖”可以引申出“消除”“除去”的意思,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它的另一义项是“招引”“招惹”。 【推断】“知”字如译为“知道”或“了解”都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不知道”与“不了解”是不可能“皆为尽哀”的,这里只能翻译为“熟知”,“不熟知”即一般了解,也“皆为尽哀”,可见李广深得人心,这样翻译才合情理。 2、动词用作名词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1、形容词用作名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是故圣亦圣,愚亦愚 2、形容词用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 素善留侯张良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完璧归赵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积累 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扩大实词量。记住《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中学课本里出现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结合教材和查阅古汉语词典,弄清所列每个实词的含义,要特别留心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避免形成思维定势,望文生义。 推断 运用技巧推测和判断文言实词的 词义。 实词的积累和推断 巧解文言实词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方法 1、结构推断法 2、语境分析法 3、语法推断法 4、联想推断法 一. 结构推断法: 相似的语言结构、整齐的句式,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 ??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者。”(《屈原列传》)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③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④变姓名,诡踪迹 ⑤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半步,小步 安逸享乐 qī, 倾斜 动词,隐蔽 动词,腰上佩戴着 练习: 1.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2.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 通五经,贯六艺 5.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6.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7.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况《劝学》) 殚: dān ,尽 更加 被 通晓、精通 谨慎、办好、做好 被任用 担心会懒惰懈怠就想着要善始善终 互文见义:忠臣和贤士不一定被任用。 表修饰 语境分析法也就是根据上下文相互制约的关系,推断出该词的含义。“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决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二、语境分析法 1、《石钟山记》: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推敲】: 联系全篇及背景看,渔工水师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但因为文化水平低,没法用文字记下来。因此应理解为“记载”。 2、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 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B “将兵”:将领和士兵 (2002高考题) “将”可当动词“率领”讲,也可作名词“将领”讲。 B项对还是错? 【推断】 联系后文,既然说到“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可见是李广对部下的关爱,带兵有方,说的是他领兵的情况而不是指李广手下的将领和士兵。所以B项错。 3、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 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要点 概括中心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 结合具体的语境 考纲解读: 考情分析: 1、题型—— 客观选择为主、主观解释为辅 2、使用的材料—— 呈现从史传到各种文体并存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