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1_种群特征
10m 10m 含义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举例 选取1m2荒地,计算荠菜为20棵,则该样方的荠菜密度为20/1=20(棵/m2) 适用范围 植物,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和蚯蚓的密度等 (1)确定调查对象 蒲公英 (2)选取样方 (3)计数 (4)计算种群密度 样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2 14 12 10 13 17 11 15 N= 11+13+12+14+12+10+13+17+11+15 10 =12.8 N=13株/m2 (1m2)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m 1m ((21+1+1+2)/m2=25株/m2 如图 计数 方框内+相邻两边上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问题探讨”中调查对象是完全随机分布的,且调查区域是规则的,调查对象与其他物体的区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采用样方法得到的估算值与真实情况比较容易接近(误差小)。而在实地调查中,调查对象的分布往往不是随机的,调查区域也往往不是规则的,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干扰和影响调查的准确性,因此,采用同样的方法其结果误差会比较大一些。但是,只要掌握了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其误差会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探究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讨论1:实地调查与本节“问题探讨”活动中的模拟调查有什么异同? 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探究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讨论3: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讨论2: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含义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举例 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34只,其中标记的为15只,那么根据公式,该地段原有总鼠数为39 X 34/15=88只 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类等) 适用范围 例1、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 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h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单位:只/hm2)? N=(4+6+8+8+9)/5=7只/hm2 例2、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 N=(42×38)/12=133只 定义 通常以a%表示 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表示方法 举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表现。 例如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口出生1862个孩子,该年度人口出生率为1.862% 意义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 概念 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意义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概念 一般分三种类型 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类型 意义 意义 ①增长型:特点是幼年个体大量成长为成年产生后代,老年个体死亡的少,出生的比死亡的多,种群的个体数越来越多。 增长型年龄组成 老年 成年 幼年 稳定型年龄组成 老年 成年 幼年 ②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近衰老死亡的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