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中语文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2课件 语文版必修1(天津适用)
被纳粹爆炸破坏后的毒气室残骸:成批成批的犹太人在此被夺去生命 怀里抱着婴儿,旁边跟着另外3个孩子的妇女,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领着穿戴严实的孩子们,步履艰难地走向“白桦林”毒气室!没有比这再震撼人心了!!! 奥斯维辛集中营档案室中部分遇难者照片。他们的目光注视着什么? 集中营“死亡墙”:人们献上鲜花,凭吊亡灵。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罗森塔尔为遇难者献上一束鲜花——《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吧! 写作背景知识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标题说“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作者又写了些什么呢?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参观路线 毒气室——焚尸炉——女监室 ——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 提问: 参观过程中作者花大量笔墨写奥斯维辛集中营惨不忍睹的景象了吗? 作者敏锐的目光追寻的是什么? 参观者的行动和神情 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 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提问:写参观者的行动和神情,说明了什么? 描写参观者行动和神情的目的 今天作为一个参观者,看到这情景都万分惊惧,无法忍受,那么当年的景象又该是何等的触目惊心!当年的纳粹又是残暴的何种程度!人们的感情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纳粹的暴行惨绝人寰,令人发指! 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突破“零度写作” 文章开头写到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景象啊,可是作者却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都可怕的颠倒了”,为什么? 标题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文中还有两处提到相似的意思,请问“没有什么新闻”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警句:历史的告白 忘记历史,就会使悲剧重演 我向来相信大多数人是渴求和平而且愿意抓住和平机会的。你们今晚聚集在此,证明了这种渴求:要和平,不要暴力,暴力伤害民主,我们必须抵制暴力。(以色列前总理 拉宾) 今天奥斯威辛已经有了新闻!! 2005年1月27日是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日。 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一道长拜奥斯维辛,共同慰藉110万亡灵,表达后人六十年不衰的哀思、感悟世人六十年不变的希望。 法国总统希拉克参加纪念活动 意大利总理点燃蜡烛缅怀遇难者 美国副总统切尼参加纪念活动 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纪念活动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参加纪念 以色列总统卡察夫参加纪念活动 欧洲议会决议 新华社布鲁塞尔1月27日电(记者吴黎明)欧洲议会27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会议上以617票支持、10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一项决议,倡议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欧洲大屠杀纪念日”。 决议指出,造成110万人被屠杀的奥斯威辛集中营不仅让欧洲人铭记,它还提醒人们要高度警惕在欧洲时而发生的反犹事件。 巧妙地运用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特征的具体描摹,或者对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一细微事实的形象描写。 高尔基称细节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魔术”。 读作品,常常会有一些细节打动着你,特别是那些思想光芒彻照肺腑的细节,那些艺术芳醇醉迷魂灵的细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故事情节淡忘了,甚至书名都忘却了,可那些精彩的细节描写仍然鲜明灿烂地镶嵌在记忆中。 共同揣摩:细节描写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怎么理解这个细节? 13段写到那个照片中的姑娘,临刑前她微笑着在想着什么,作者为什么写这个姑娘?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怎么理解14段“在奥斯威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参考答案(1) 问:“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怎么理解这个细节? 答: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的确让人难忘。也许是讽刺,任纳粹刑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也许是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参考答案(2) 问:13段写到那个照片中的姑娘,临刑前她微笑着在想着什么,作者为什么写这个姑娘?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答:姑娘在想什么,读者可以尽情地想象,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姑娘身上处处闪耀着人性的美,尤其是她那温和的微笑,更是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而这却被纳粹给撕得粉碎。这微笑不正是对纳粹的控诉吗? 参考答案(3) 问:怎么理解14段“在奥斯威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年全国中考物理90套试题分类汇编光的反射、平面镜.doc
- 201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特等奖文章翻译.doc
- 2012年复习精品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3).ppt
- 2012成考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pt
- 2012年高考文综地理上海卷.doc
-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范文随手的爱.doc
- 2012报关员深耗精力自做笔记.doc
- 2012年高考地理 区域地理一轮复习居民与聚落 世界的发展差异.ppt
- 2012日程手册及活动量财富手册填写示范.ppt
- 2012年高考地理 区域地理一轮复习陆地与海洋.ppt
- 数据仓库:Redshift:Redshift与BI工具集成.docx
- 数据仓库:Redshift:数据仓库原理与设计.docx
- 数据仓库:Snowflake:数据仓库成本控制与Snowflake定价策略.docx
- 大数据基础:大数据概述:大数据处理框架MapReduce.docx
- 实时计算:GoogleDataflow服务架构解析.docx
- 分布式存储系统:HDFS与MapReduce集成教程.docx
- 实时计算:Azure Stream Analytics:数据流窗口与聚合操作.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架构与原理.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连接器开发与使用.docx
- 数据仓库:BigQuery:BigQuery数据分区与索引优化.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