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伤寒理法辨治疫病-青岛1609知识介绍.ppt
;;1.应重新认识《伤寒论》的价值;汉至晋唐,概以伤寒为外感病(包括疫病)总称;晋唐视“伤寒”一辞为雅称;宋至金元,尤其明清,伤寒概念逐渐狭义化,并与温病分别开来; 明清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建立是对中医外感热病学的重大贡献,也是对《伤寒论》的补充和发展。 不少学者认为,目前多数疫病具有温热性质,寒性病变较少。即便如此,也不能成为温病可以取代伤寒的理由。;; 其实任何学说的提出,都有当时的背景,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前贤将温病、温疫从广义伤寒中剥离出来,理由之一是不能以伤寒法治疗温疫。 现在重提某些疫病仍可参考《伤寒论》的辨证体系进行辨证论治,不可轻忽、偏废伤寒理法,目的也是为了开拓思路,指导临床,并希望经历医疗实践的验证。;《伤寒论》背景;《温疫论》背景;《伤寒温疫条辨》背景;李东垣创立脾胃学说的背景; 所以,; 附:华佗伤寒“六部传变”说;;2 《伤寒论》理法方药可用于疫病的辨证论治;2 《伤寒论》理法方药可用于疫病的辨证论治;2.1六经辨证可用于疫病辨证——特别是寒疫; 后世不少医家接受“寒疫”概念,或有所改易。清·雷丰以为寒疫乃反常之变气,瘟疫乃天地之疠气,二者相悬霄壤。其实疠气常乘非时之气来袭。如曹植《说疫气》所云,“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 因此不能把非时之气和疫疠之气对立起来。;寒疫定义;治疗寒疫经验;;;关于SARS;读一读《逼近的瘟疫》;2.2《伤寒论》理法可启迪治疫思路(以甲型H1N1流感为例); 由症状来看,不似伤寒,可视作太阳温病(“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笔者按温邪外束,阳郁不伸论治,亦即《伤寒论》48条所云“阳气怫郁不得越”,取“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发汗则愈”之理,自拟流感方,以银翘散合升降散加减,冠以麻黄为君药,一剂分为三服,患者服药后,均在2~12小时汗出热退,其他症状亦随之减轻乃至痊愈。; 《神农本草经》谓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可见麻黄不仅可用于伤寒,亦可用于部分温邪在表者。 (对“温病忌汗”可以讨论);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于2010年1月30日在京举办“中医防治甲型H1N1流感研讨会”,从各家报告来看,大多数病例属轻症患者,邪气在表,传变较少,容易治愈。 有数份报告观察到,北京地区进入10月后,重症患者增多,死亡病例亦相应增加。笔者亦观察到,进入10月下旬后,患者退热时程延长。考虑已丑年太阳寒水在泉,遂在处方中加入羌活、苏叶,以加强解表发汗之力,可缩短退热时程。; 对他人所报道的部分重症病例,认为除患者个体原因外,可能尚有失治、误治因素。所谓失治,是指延误治疗,主要是患病早期未能及时解散表邪。所谓误治,主要是表证阶段过用寒凉解毒之品,致使寒凝冰伏,邪气不能外解而入里。清代刘奎在《松峰说疫》中曾有明训:”治瘟疫慎用古方大寒剂”。 因此,患病早期即表证阶段充分解表至为重要。笔者用麻黄解表,取汗迅捷,其余银、翘、蝉衣等,虽性凉而多为轻宣之品,无寒凝之弊。; 中医治疗外感病,讲究导邪外达,病势以外出为顺。若在初起即用寒凉,则有寒凝冰伏、邪毒内陷之虞。;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教授曾就吸取手足口病的教训发表意见:手足口病本来大多症状轻微,其“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并不是病毒发生变异,而是滥用激素类和抗生素类药物,……结果导致病毒扩散,免疫失调,加剧脏器损害,致使病死率大幅度上升。” 顾植山提出在治疗甲型H1N1流感时也要注意这一问题。滥用中药的清热解毒和板蓝根等所谓的“抗病毒”药,可能造成与滥用抗菌素同样的后果。(顾植山.从中医五运六气理论谈对当前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4):458);2.3《伤寒论》方药可用于疫病治疗;太阳阳明合病(急性菌痢——逆流挽舟)案;太阳阳明合病(急性菌痢——逆流挽舟)案;太阳阳明合病(急性菌痢——逆流挽舟)案;少阳阳明(重症病毒性肺炎)案;;少阳阳明(重症病毒性肺炎)案;3 重视从化; 即使是温疫,亦有因禀赋形脏之不同,摄生宿疾等差异而从阴化寒者。 李炳《辨疫琐言》有实例为证:“乾隆二十二年,岁在丁丑,江苏大疫,延门阖户,热证固多,寒证亦有。大抵寒热两途,总由其人之禀赋。素禀阳虚,纵染疫邪,亦多从寒化;素禀阳旺,再经邪郁,其热逾胜。” 对那些温疫流行中的寒化病人,也可参考伤寒理法辨证论治。; 总之,疫病来临,判断究竟是温疫还是寒疫,抑或其他杂疫,要依据运气、地域、气候,尤其是患病人群具有普遍性的临床表现,辨证之后才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