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孔子董仲舒.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孔子董仲舒

汉代孔子——董仲舒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陶金玲 Tjling2000@yeah.net 董仲舒的生平 西汉广川(今河北省枣强县广川)人,生于公元前179年,卒于公元前104年,享年75岁,传世《春秋繁露》82篇 “博学君子”、“汉代孔子” 三大文教政策 “下帷讲诵” “弟子相传” “下马陵” 一、三大文教政策 1. 兴太学以养士   2.重选举以取士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兴太学以养士 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以 太学为首的中央官学体制 蒙学产生 重选举以取士 设立察举制 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 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 遍得天下之贤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家 殊方,指意不同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汉代学校养士和察举取士有了统一的标准 为隋唐以后科举考试以儒学为基本内容、主要标准埋下了伏笔 二、道德教育思想 天意在任德教而不用刑罚 把道德教化视为防奸止邪的堤坝 三纲五常 仁、义、礼、智、信 君为 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政权、君权、神权、父权、夫权、族权 三、教学法思想 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 学校授儒经,学生皆儒生 轻视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 1.精通教技,注重实效 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德才兼备,为人师表) 及时施教,抓住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因势利导, 适时早教; 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相结合; 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 2.多连博贯,约节反精 “多连”与“博贯”就是指读书时不要就事论事,画地为牢,而应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做到融汇贯通,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很有价值的见解。 博节适宜 3.强勉进取,持之以恒  强勉而已矣。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 而大有功。 4.贱二贵一,虚静以求 “贱二贵一”指的是 学习的时候必须专心致志,注意力集中 “虚敬以求”是指学者治学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真实地体会经书的意旨和所学事 物的实际情况,不可过于主观,不能先入为主,用自己的意思去体会圣人之言,去误解所要 研习的对象。 四、董仲舒的哲学思想 天人感应的唯心 主义哲学体系 “天意”在“尊阳抑阴 从哲学的高度演义了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 ,完成了封建道德的建构任务 天数在阳而不在阴,务德而不务刑 以德教为主,刑法为辅 * * 董仲舒是西汉广川(今河北省枣强县广川)人,生于公元前179年,卒于公元前104年,享年75岁。   董仲舒自幼勤习儒家经典,是研究《春秋公羊》学的著名学者,他以“三年不窥园”的治学精神和高深的学术造诣受到时人的尊敬和爱戴,许多人纷纷聚其门下,拜他为师,这一切使董仲舒获“汉代孔子”之美誉。   有“博学君子”、“汉代孔子”之美誉的董仲舒在西汉景帝时担任博士官,在朝廷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武帝时诏举贤良文学之士以备咨询问对,董仲舒的三篇对策写得十分精彩,列群儒之首,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华和高深的学术造诣,颇得汉武帝的赞赏,董仲舒提出 的三篇对策都被武帝采纳,成为汉代治国安邦的三大文教政策,颁行全国。汉武帝虽赏识 董仲舒之才,却并未重用董仲舒其人,三大文教政策出台之后,汉武帝只委派董仲舒做了江 都王刘非和胶东王刘端的国相,董仲舒在政治上也与孔孟一样不得志,便在公元前121年托 病弃官回家,据说他回家后不问家产,潜心著书立说,授徒讲学。   董仲舒讲学有两种形式:一是“下帷讲诵”;二是“弟子相传”。董仲舒讲课时,他在帷幔里面讲,亲授高业弟子,再由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给程度较低的新同学,以提高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其从学弟子之多。   董仲舒晚年辞官回家之后,仍心系天下,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董仲舒一生著述颇丰,但只有《春秋繁露》 传于世。今天我们研究董仲舒 的思想只有借助于《汉书·董仲舒传》、《史记·儒林列传》等,当然,《春秋繁露》是首当其冲的。   公元前104年,董仲舒病故。董仲舒死后葬于西汉京师长安西郊,有一次汉武帝路过其墓地 ,为了表达对这位具有卓越才华且忠心耿耿的老臣的敬意,特地下马步行,自此以后文士路过此地“莫不下马”,董仲舒的墓地由此又称“下马陵”。   董仲舒一生从教数十年,通过授徒讲学为汉王朝培养了大批人才。   在其弟子中,既有叱咤于汉代政治舞台的卿相大夫,如官至梁相的“兰陵褚大”、官至长史的“温吕步舒”;也有见效于文坛的学者教育家,如被称为“守学不失师法”的赢公。赢公一边从政一边讲学,曾授徒东海孟卿和鲁眭孟,使二者成为当世名儒,而孟卿再传董学于戴 德、戴圣叔侄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