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教学模板知识介绍.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卫生教学模板知识介绍.ppt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六)职业中毒的预防: 预防职业中毒应根据三级预防原则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必须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抓住主要问题从根本上解决。 1、控制与消除毒物:用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的物质,限制化学原料中有毒杂质的含量。 2、降低生产性毒物的浓度:降低作业场所空气中生产性毒物的含量使之降低到最高容许浓度,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主要环节。 3、卫生设施与卫生习惯:为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减少毒物作用机会,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应设置盥洗设备、淋浴室、更衣室。 4、健康检查与环境监测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二、苯及苯系物 (一)理化特性:苯是一种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无色透明液体。沸点80.1。C。于5.5。C以下凝结成为晶状固体。在常温下,挥发甚速。蒸气比重2.7。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中。 (二)接触机会 : 苯在工农业生产上使用相当广泛,常见的生产如下: 1、苯的生产 : 苯及同系物甲苯、二甲苯主要由煤焦油分馏及裂解石油生产而得,也可以人工合成。 2、工业中用苯作为化工原料 : 如生产酚、氯苯与硝基苯、香料、药物、农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合成燃料。 3、用苯作溶剂和稀释剂 : 如医药工业中生药浸渍、提取、重结晶;橡胶加工工业用作粘结剂的溶剂。喷漆除有时直接用苯作稀释剂以外,香蕉水及信纳水中也常有苯。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三)进入途径及其作用 : 苯主要经过呼吸道吸入人体,皮肤仅可吸收少量。吸入高浓度苯蒸气时,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呈现麻醉作用,但在高浓度时,尚可引起肌肉抽搐,并对粘膜有刺激作用。苯的急性中毒机理,苯具有亲脂性,可吸附于神经细胞的表面,引起细胞氧化还原系统的功能抑制,继而影响整个神经细胞,而导致麻醉作用。苯中毒的慢性作用可引起造血器官的损害发生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最后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四)临床表现及治疗 1、急性中毒: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兴奋-抑制表现为主。 ①轻度中毒 :可有轻度的粘膜刺激症状;有头晕、头痛、神志恍惚、步态不稳、酩酊感、有时有手足麻木等“苯醉”的临床表现;有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等。轻度中毒患者如立即脱离现场,及时对症处理,在短期内可逐渐恢复,无后遗症。 ②重度中毒: 患者除以上神经系统症状以外,还可出现震颤、谵妄、昏迷、阵发性或强制性抽搐、瞳孔散大、呼吸浅表加速等症状。极严重者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2、慢性中毒: 慢性苯中毒的症状,是逐渐发生的。中毒程度除于工作环境中苯浓度密切关系外,个体差异影响也很大。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①神经系统 ②造血系统 ③皮肤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五)预防 预防苯中毒,必须采用各种综合措施。 1、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苯:如油漆及稀料改用甲苯及二甲苯,甚至使用无苯稀料,全部用醇类、脂类及酮类代替甲苯及二甲苯;橡胶及塑料的粘合方面用汽油胶浆代替苯胶浆;制药过程用酒精来代替苯提取。 2、生产工艺的改进:采用静电喷漆;水性电泳漆;淋漆及浸漆和高压喷枪。 3、通风排毒:目的在将苯蒸气排除车间外,一般根据工作特点,设下部吸气罩、喷漆抽气柜、槽边抽凤设备等,来解决喷漆的防护。并应注意采用苯的回收装置,以减少污染大气。 4、卫生保健措施:采用个人佩戴活性炭防毒口罩。根据需要,亦可用送风式口罩或面盔。个人防护用品要合理使用,经常维修。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三、一氧化碳中毒 (一)理化特性:为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从感官上难于鉴别的气体。比重0.97。在空气中燃烧呈蓝色火焰。主要有含碳化合物燃烧不完全所产生。一般人常在无意中发生中毒而自己不知道。二个体积的一氧化碳与一个体积的氧混合,点燃可以爆炸;不溶于水,但溶于氨水;只能被活性炭少量的吸附。 (二)接触机会:在电焊、乙炔焊、使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煤气发生炉的填料、清扫和维修时;高炉出铁或发生意外事故以及用“70”砂铸造磨具时,均可接触到很高浓度的一氧化碳。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三)进入途径和代谢:一氧化碳随呼吸吸入,经肺泡膜进入血液。进入血液的一氧化碳,优先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300倍。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只是氧血红蛋白的1/3600。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不仅降低了红血球携带氧的能力,而且还抑制、延缓氧血红蛋白的解析和释放,导致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严重者则可能危及人的生命。 心脏和大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