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整理的高考18个文言虚词培训课件.ppt

自己整理的高考18个文言虚词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己整理的高考18个文言虚词培训课件.ppt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之;题型设计   题型比较固定,最常见的题型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采用比较的方式,就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其意义和用法,而且往往选取文中例句与中学语文教材课文例句加点的虚词对比考查。;NO.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和” 。 例: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例:吾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有时也可译为“地”、“着”。 例: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译为“因而”。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译为“来”。 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用作代词,通“尔”,译为“你的”、“你”。 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三) 复合结构的用法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2、吾尝跂而望矣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剑阁峥嵘而崔嵬 5、余闻而愈悲 6、掩口胡卢而笑《促织》 7、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 8、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 积威之所劫 9、若欲死而父,即前斗 10、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NO.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者”,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字往往会后置。 例: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作定语,可译为“???么”、“哪”。 例: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哪里”。 例: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怎么这样”。 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何:通“呵”,呵问。 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1、大王来何操? 2、所在皆是也,而此独 以钟名,何哉? 3、何由知吾可也? 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作计何不量 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总的来说,“何”字的意义比较固定,无论是出现在文言文本还是翻译都很好理解,因此大家可以把重心放在词性的记忆上。 ;NO. 3【于】 介词。 1.在,从,到(动作行为的处所);2.“在……方面”、“从……中” 例: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6.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于是】 1.两个词,相当于“于+此”,译为“对此”,“从此”。 例: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1、贫者语于富者曰 2、乃设九宾礼于庭 3、燕王欲结于君 4、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5、君幸于赵王 6、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 7、业精于勤、荒于嬉 8、苛政猛于虎也 9、鹤鸣于九皋; 简而言之,“于”字作介词时使用范围最广,包含意义最多。同学们应该在这方面多加注意。 ;NO.4 【乎】 一、用作助词,可归纳为三类。 (1)语气助词 A.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2)用在句中的停顿处,舒缓语气,不译。 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2、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对”、“比”、“与”。;1、日食饮得无衰乎 2、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3、壮士,能复饮乎 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7、无以,则王乎? 8、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吾尝疑乎是 2、伤乎矢也 3、以吾一日长乎尔 4、幽独处乎山中 5、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6、忽乎吾将行兮 ;;NO.5 【乃】 ;5、表判断,可译为“是”、“就是”等。 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 例: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5、无伤也,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