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下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2
苏联解体的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改变 苏联解体对世界的影响: 1、国际形势:标志着两极格局(美苏争霸)结束 2、沉重打击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依法治国。 要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国情,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改革 解体 1917年 11月7日 1991年 12月21日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冲击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 戈尔巴乔夫 D.东欧巨变 2、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 A.国家已经四分五裂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 3、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这位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4、20年前,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这里引发老妇人感慨的事件是 A.十月革命 B.苏德战争 C.华约建立 D.苏联解体 5、20世纪50一6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 A.个人崇拜风气依然盛行 B.美苏冷战对峙使苏联陷入困境 C.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D.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6、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A.国家名称的变化 B.社会制度的改变 C.经济体制的变化 D.两极格局的结束 * *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 第14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苏联历史上主要领导人一起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请看各位领导人的反应。 列宁发出号召:“集中人力物力修铁路,直通社会主义!” 斯大林命令:“对所有的人进行调查,视情节给予处分。” 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 勃列日涅夫指示:“自己摇动身体,做出开列车的样子。” 戈尔巴乔夫沉思着:“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 有这样一则政治笑话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解体 知识回顾: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有何弊端? 一、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上台,开始改革。 斯大林逝世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苏联的经济怎样的弊端? (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1)经济改革——重点在农业 内容 1954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8560万吨,其中来自开垦地的产量为 3720万吨,约为总产量的 43%。新垦区的谷物生产增加得尤为显著。这一年,西伯利亚西部各区的谷物产量比1953年增加了一倍。哈萨克斯坦地区的谷物产量比1953年增加了35%。而阿尔泰地区则几乎增加了三倍。 ——《苏联的农业(统计资料集)》 第90—91页 经济改革——农业 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我是玉米的热烈拥护者” 推广种植玉米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1)经济改革——重点在农业 内容 (2)政治改革 平反冤假错案; 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1956年,苏共二十大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秘密报告”:报告很大胆,后果很严重。 开始 : 评价: (1)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 (只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小修小补) (2)对斯大林的批判和政治改革——在客观上看,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但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没有认识到错误的产生固然有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