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元牛奶失败案例分析32
三元牛奶失败案例 工商10班 郭璐锋 * 品牌力不如对手 大本营被入侵 缺乏价格竞争力 成本控制乏力 败笔分析 营销事件回放 营销事件回放 2004年,北京市场的乳业格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2004年10月,北京三元牛奶已经在大本营北京市场上退居第三,排在蒙牛、伊利之后,而在巅峰时期,三元曾占据了北京市场的8成,即使是2003年,三元也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 2004年1~9月,该公司的营业利润为负5439万元。2004年12月22日,郭维健因业绩原因,辞去三元股份董事总经理职位。 此消彼长,市场规模在近年已没有太大的增幅,而面对主要对手——蒙牛、伊利的凌厉攻势,竞争乏力,三元在大本营的失利是必然的。 败笔分析 品牌力不如对手 无论是广告投入还是促销力度,以及公关事件的炒作,蒙牛、伊利等企业都不遗余力、相互攀比,但与蒙牛、伊利等清晰的品牌定位、强大的品牌塑造攻势相比,三元要差很多。营销专家李光斗认为,近几年,三元品牌定位比较模糊,摇摆在“北京人的牛奶”和“新鲜牛奶”等概念之间。而品牌定位的模糊,导致品牌传播效果的减弱,刺激企业减少品牌传播活动。2004年,即使是在三元的大本营——北京市场上也很少能够看到三元的广告。 败笔分析 大本营被入侵 为了扩大北京市场的份额,减少运营成本,2002年年末,蒙牛就开始投资3.3亿元人民币在北京布局生产线。 2004年8月,蒙牛将营销中心从呼和浩特的大本营全部搬至北京通州。 业内人士认为,蒙牛此次搬迁之举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他们已经将战略目光转向最有竞争力的主市场,以北京为核心的全国市场规划已初露端倪。 败笔分析 缺乏价格竞争力 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发现:乳品属于价格敏感型商品。 早在2003年年底,在北京市场上伊利和蒙牛的产品销售价格就比三元低。如伊利500ML利乐包买四赠一,同规格的蒙牛也是买四赠一,价格都是11.2元,每袋2.24元,而旁边的三元则为2.6元/袋。 到了2004年,蒙牛、伊利又发起多轮降价促销活动,第一轮价格战从6月底至8月中旬,促销、买赠幅度之大都为近年来所罕见;国庆黄金周过后,第二轮价格战又重新燃起,甚至比上一轮来势更为凶猛。而在这两轮价格战中,三元均没能踏上节拍。 败笔分析 成本控制乏力 北疆奶源生产基地 失败 牛奶生化指标不达标 澳大利亚建立奶源基地 失败 汇率变化 气候干旱 产品涨价 产品无人问津 进货数量降低 总结: 没有把握好奶源,控制成本,是三元最大的失败 。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