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犯罪与刑法.ppt

  1. 1、本文档共2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彩]犯罪与刑法

二是要有全面的观点。 三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微观角度考察社会危害性,应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把握社会危害性的轻重大小: 一是行为侵犯的客体。 二是行为的手段、后果以及时间、地点。 三是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四是行为人的情况及其主观因素。 刑法第13条通过定性与定量两方面规定来决定一种行为是否成立犯罪。从定性角度看,犯罪必须是刑法规定的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如果某一具有一定量的社会危害性,但法律没有规定其为犯罪,或者没有规定对这种行为的刑罚处罚,那么也就不能认定为犯罪。 从定量角度看,刑法第13条“但书”部分明确规定,符合刑法关于犯罪的定性描述的行为,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从而将虽然具有刑事违法性,但又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排除在犯罪的范围之外。 接到公安机关起诉意见书后,开化县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了审查,发现了徐乙系未成年犯,而且是第一次实施盗窃犯罪,案发后又如实供述了全部盗窃事实并且积极地退出赃款,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系从犯。综合以上情况,检察机关认为徐乙的行为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为此,检察机关及时与侦查部门联系和沟通并建议撤回起诉。1月5日,当地侦查部门撤回对徐乙的起诉并对其作了行政处罚。问题:徐乙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当地司法机关做法是否妥当? 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犯罪概念回答的是什么是犯罪、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的问题,从总体上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是确定犯罪的总标准,是对犯罪基本特征的高度概括。犯罪构成则是进一步回答犯罪是怎样成立的、其成立需要具备哪些法定要件,其所要解决的是成立犯罪的具体标准、规格问题,是划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具体标准。 (2)犯罪对象所呈现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它一般不能决定犯罪的性质;而犯罪客体所表现的是行为的内在本质,因而决定犯罪的性质。 (3)犯罪对象并非在任何犯罪中都受到侵害;而犯罪客体在一切犯罪中都受到了侵害或者威胁。 (4)犯罪对象不是犯罪分类的根据,而犯罪客体则是犯罪分类的根据。 同年10月19日、20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工作人员陆某等人及东方电视台陈某在拆阅上述夹带有白色粉末的信件后, 造成精神上的高度紧张, 同时引起周围人们的恐慌。经相关部门采取大量措施后, 才逐渐消除了人们的恐慌心理。2001年12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被告人肖某有期徒刑四年。问题:肖某的行为能否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应当指出,不能把作为的犯罪形式理解为必须是犯罪者本人与被侵害对象发生直接接触实施的行为。除了直接接触实施的积极活动以外,还包括犯罪人借助自然力(如借助气候变化)、利用动物(如狗、毒蛇等)、借助不具备犯罪主体条件的人(如儿童、精神病人)或借助他人的过失行为来实施犯罪,这些情况也应该视为犯罪者本人实施了作为的犯罪行为。 (2)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例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履行相应职责的义务,值勤的消防人员有消除火灾的义务,等等。 (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例如,合同行为、自愿接受行为等可能导致行为人负有实施一定积极行为的义务。 (4)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这是指由于行为人的某种行为使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处于危险状态时,行为人负有的排除危险或者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特定积极义务。 也就是说,这种危害结果并不是由危害行为必然造成的,而是由于在危害行为的作用下,再加上其他因素的介入从而导致了结果的发生。如男甲强奸女乙,乙羞愤而自杀身亡,乙的死亡就是甲强奸行为的间接危害结果。 区分直接危害结果与间接危害结果的意义在于,直接危害结果是否发生对定罪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间接危害结果只是我们在量刑时予以考虑的情节。 将危害结果划分为物质性危害结果与非物质性危害结果,有利于合理确定危害结果的范围,有利于准确评价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即在认识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时,既要注重物质性的危害结果,也要注重非物质性的危害结果。 2.因果关系的相对性 此处所研究的因果关系,只能是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合法行为、自然力作用等及其所引起的某种结果并不属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范畴。 这种单一的和偶然的联系,又被称为偶然因果联系,指的是某种行为本身并不包含产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必然性,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偶然又有其他原因加入其中,由后来介入的这一原因合乎规律地引起了这种危害结果的情况。 一般而言,必然因果关系影响定罪,而偶然因果关系则对量刑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