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与语文1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联与语文12

对联与语文教学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形式,是我国延续千年的民族风俗文化。对联,雅称楹联“田园无限美,山河分外娇”,这联一般田园,其实主要是祖国山河。小家国,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溢言于表。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幅对联讲的是岳飞的典故忠骨指岳飞的尸骨佞臣指奸臣秦桧、张俊岳飞是南宋初抗击金兵的主要将领,但被秦桧、张俊等人以“莫须有”罪名诬陷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岳墓陵园入口处有“精忠柏亭”,亭北侧墙上,冯玉祥的石刻题词“民族英雄”。墓道两旁陈列的石虎、石羊、石马和石翁仲墓阙下有四个铁铸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陷害岳飞的泰桧、王氏、张俊、万俟呙四人。跪像背后墓阙上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对联因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深受人们喜爱。对联的构成要素离不开语文的基本内涵,即汉语的音、形、义以及文学性等等。将对联的赏析引入语文教学,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将对联艺术巧妙地运用到语文教学课堂中,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借用对联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必须让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语文教学中,导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恰如其分地运用导语,往往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妙处,使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什么样的导语可以起到这种作用呢?将对联艺术融入导语当中,用对联导入新课,这不失为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时,可以运用这样一副对联导入课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通过对这幅对联中生和死的内涵的解释来引出文中刘和珍君等人对于生死的态度。这样的导人方式既生动新颖,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谓一石二鸟。 学习语文,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渠道。在语文教学的分析中适当引用对联,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课文中,学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对联,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贾府雕粱画栋收跟底,凤姐口蜜腹剑露端倪”等。学生们往往对这些语句比较感兴趣,背的滚瓜烂熟。趁着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创作对联,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他们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古代诗文的鉴赏中,对联可以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对仗工整的妙语佳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在对这些佳句进行分析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赏析对联的方法去思考这些语句的用词特点以及修辞手法等,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对联的形式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创新意识。大量的对联教学实践表明,将对联艺术巧妙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对联艺术对于语文教学有很大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文章中心适当地选取几幅对联,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简化教学策略的同时使课堂教学过渡自然、充满活力。而且对联涉及汉语言文学的音、形、义以及修辞手法等内容,利用对联教学,学生不仅可以轻松地掌握这些语文的基础知识,而且使得课堂始终处于一种师生互动、积极探究的活跃氛围中,从而增强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 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对联专著。 近代吴恭享的《对联话》等书,收集了大量的著名对联,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范本。 邱道学 谢玄 联创作引领学生书面语言训练》 《语文建设》?PKU?-2012年4期 李书武 《对联艺术与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2009年11期 ?黄玉珍《对联的语文教学功能初探》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2期

文档评论(0)

bzhuangrduh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