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药卫生脊柱不稳.ppt
脊 柱 不 稳Spinal Instability 定义 1.脊柱不稳: 脊柱因各种原因导致各结构功能减退,也即脊柱活动节段的刚度降低,以致在生理载荷下即可出现过度活动和(或)异常活动,此即脊柱不稳。 (刚度:一个机构的刚度(k)是指弹性体抵抗变形(弯曲、拉伸、压缩等)的能力。 ) 定义 2.脊柱不稳症: 由脊柱不稳引起的一系列相应临床表现和潜在脊柱进行性畸形及神经损害的危险,称为脊柱不稳症。 一、颈椎不稳 颈椎不稳: 在生理负荷情况下,出现颈椎节段性过度活动。 颈椎不稳症: 颈椎的椎节过度活动或异常活动,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颈椎不稳症。 (一)影响颈椎不稳的因素 1、颈椎退变 2、创伤 3、炎症 4.、肿瘤 5.、先天性畸形 6.、手术 同一颈椎病患者颈椎的动态变化 A.中立位:生理曲度变直略呈反曲 ,C4椎体出现略向前的水平位移 ,C5~6 间隙明显变窄 ,相应水平椎体后缘骨赘增生。B.过屈位:C4椎体向前出现明显的水平位移。C.过伸位:生理曲度变直略呈前曲 ,后伸活动范围明显减小。 (二)颈椎不稳的发病机制 (二)颈椎不稳的发病机制 上述任何一个环节遭受破坏 ,均可能引起或诱发颈椎正常结构及平衡功能的丧失 ,从而导致颈椎不稳 (三)颈椎不稳的分类 1.按病因分类:退行性、创伤、炎症、肿瘤、先天性畸形以及手术 2.按椎节移位方向分类:前屈不稳、后伸不稳、侧方不稳、轴向旋转不稳 3.按解剖部位分类:上颈椎不稳(枕颈不稳、寰枢椎不稳)、下颈椎不稳 (四)颈椎不稳症的临床表现 1.颈部症状:被迫体位 、活动受限 、疼痛 2.神经症状 :多表现为四肢椎体束征。 3. 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 4 其他症状 : 因具体原因不同可有其他症状 (五)放射学特征 1. 枕颈不稳 2. 寰枢椎不稳 3. 下颈椎不稳 1 枕颈不稳 (放射学特征) 1.Powers的测量标准:枕骨大孔前缘至寰椎后弓的距离(AC)与枕骨大孔至寰椎前弓的距离(OB)之比(AC∶OB),>1时,提示寰枕关节脱位。 2.齿突尖至枕骨大孔前缘的距离:成人>5mm,小儿>10mm时怀疑有脱位。 2 寰枢椎不稳 (放射学特征) 1.寰齿间距(ADI) : 即寰椎前弓后缘中点到齿突的距离, 其正常值在成人和儿童分别为3mm和 4 mm。若ADI大于上述正常值, 则提示横韧带撕裂或合并齿突骨折。 2 寰椎侧块移位距离之和(LMD): 正常时LMD6.9 mm; 若大于此值, 则说明横韧带完全断裂。 2 寰枢椎不稳 (放射学特征) 图1 X线张口位示齿突倾斜且与两侧块间距不等 Fig.1 The finding of anasymmetric odorr toid-lateral mass interspace and tilt of the odontoid process on properly centered open mouth AP X-ray 图2 颈椎侧位 X线片上测量到的齿突 前缘到寰椎前结节后缘的距离约9mm Fig.2 Lateral cervical radiography showed the atlanto-dens interval( ADI) in the pa-tient was 9mm 3 下颈椎不稳 (放射学特征) 通常认为当椎体水平位移3.5 mm 或相邻椎体间成角11°时, 即可诊断下颈椎不稳 。 A B A 椎间水平位移测量 B 椎间成角测量 (六)颈椎不稳症的诊断 1既往病史:先天畸形、外伤、炎症等 2.临床症状、体征 3.X线片、CT、MRI (六)颈椎不稳症的诊断 (六)颈椎不稳症的诊断 (六)颈椎不稳症的诊断 (六)颈椎不稳症的诊断 (七)颈椎不稳症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卧床及卧床牵引 (2)石膏固定(石膏颈围、头颈胸石膏) (3)佩戴支具(头盆环、枕颌架) 2.手术治疗 上颈椎不稳的治疗 1、经口腔、咽后壁入路的内固定技术 2、颈前路内固定技术 (1)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 (2)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术 3、经侧方入路的内固定技术 4.颈后路内固定技术 (1) 颈后路枕颈融合内固定 (2)Cervifix内固定枕颈融合术 (3)Magerl和 Brooks联合内固定术 (4)寰枢椎后路侧块及椎弓根钉板及钉棒内固定术 5 、微创内固定技术 上颈椎不稳的治疗(APOFIX法 ) 上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