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火灾处理方法 .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期火灾处理方法

4.注意防烟,切莫哭叫。 烟气是火场上的第一杀手。实验证明,烟气的蔓延速度远远快于火焰的传播速度。因此,当火灾发生时,在已准确判断火情的前提下,必须冷静机智运用各种防烟手段进行防护,想尽办法冲出烟火区。 ●用折叠的湿毛巾或口罩、手帕、手套、领带、衣服等捂住口鼻,但湿度不宜过大; ●如果身边没有水,可以用尿代替; ●新鲜空气容易聚集在靠墙的地方,所以在逃生时应降低姿势沿着墙壁爬,这样容易辨清方向,有利于疏散。同时,楼梯台阶之间的拐角处也可能有残留空气,所以疏散时应脚朝下,倒着向下爬,途中可将脸贴近台阶拐角处呼吸。 ●要向起火点的逆风或下层方向逃生,切不可向起火点的顺风或上层方向逃生; ●切莫哭叫,哭叫会增加有毒气体的吸入量,提高中毒的危险性。 ●如果烟气已把逃生通道封住,无法冲出房间,应立即关闭和堵住所有可能进烟的开口及其缝隙。可用棉被、毛毯、地毯、毛巾、衣服等物品堵在门、窗和其他开口上,同时用水浇湿; ●如果烟气已进入房间,不要在室内久留。应退到阳台或窗口或打开与外界非烟雾区的通道,让自己呼吸到新鲜空气,然后发出求救信号。 5.互相救助,有序疏散。 在灾难面前,大家应有组织、有秩序地快速撤离火场。年轻力壮和有行为能力的人应积极帮助年老体弱者、妇女和儿童以及受火势威胁最大的人员首先逃离火场。切不可盲目乱跑,互相拥挤,甚至互相踩压,否则会酿成苦果。 6.紧急求救,设法逃生。在无法自救时,应立刻向外界或他人发出求救信号,使自己获救。白天,可向窗外挥动颜色鲜艳的物品,晚上,可用手电筒不停地晃动,或敲击东西,或往外抛掷显眼物品,或大声呼叫,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 7.谨慎跳楼,减轻伤亡。一般跳楼的最高距离7-8米,超过这个高度,冒险跳楼只能是死路一条。即使跳楼也应把握技巧,如抱一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然后手扒窗台身体下垂,头上脚下自然下落,以此缩短与地面的距离。同时,要根据周围的地形,尽可能选择平台、树木、沙土地、楼下的石棉瓦棚、水池河畔等地或打开大雨伞跳下,以减缓冲击力,减轻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四)火场逃生常用方法 ●确保门和窗户都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打开 ●如果发生火灾,在开门之前用手背试试门把,如果发热,则千万不要开门,而应利用窗户逃生; ●取道楼梯,禁用电梯。 ●利用避难间。在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内一般都设置有避难间,发生火灾时,短时间内无法疏散到地面的人员,行动不利的人员,可暂时疏散到避难间。 ●创造避难间。对于没有避难间的建筑物或建筑物内通道已被烟火封锁时,可根据现场情况创造避难间。如果房间中烟雾不大,就要关闭所有门窗,将靠近燃烧一侧的门窗封死,然后用湿毛巾等将所有的孔洞堵死,并向地面和门窗泼水降温,同时淋湿房间的一切可燃物,以争取时间,等待救援。避难间不是保险箱。避难间无疑是在无路可逃时采取的暂时性避难手段,不能保证长时间和绝对安全。所以,不要在能疏散的情况下不疏散而创造避难间避难。而且,避难间要选择在有水源又利于同外界联系的房间。 ●如果室内充满烟气,则应使用防毒面具防烟、防毒:将面具下方先套入下颚,然后上抬将头带拉紧,使面罩紧贴面部以防漏气;如无防毒面具可用毛巾或者其他东西捂住口鼻。降低姿势,爬向最近出口。 ●充分利用室内可用的东西进行逃生,如用床单或者其他东西结绳自救等。 ●如果被困在室内,应趴在窗口用色彩鲜艳的床单、毛巾或者手电筒向外发出求救信号求援; ●一旦撤离火场,千万不要再返回拿东西或者救人。 (一)应急于疏散的物资 1、可能扩大火势和有爆炸危险的物资。 2、价值昂贵的物资。 3、影响灭火战斗的物资。 (二)组织疏散的要求 1、将参加疏散人员分组。 2、先疏散受水、火、烟威胁最大的物资。 3、怕水的物资应用苫布进行保护。 4、尽量利用各类搬运机械进行疏散。 二、物资的安全疏散 (一)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疏散 1、制定安全疏散计划。 2、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保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3、维持好秩序,避免拥挤。 (二)地下建筑的安全疏散 1、应制定区间(两个出入口之间的区域)疏散计划。 2、服务人员应熟悉计划,特别是要明确疏散路线。 3、地下建筑内走道两侧招牌、装饰物等均不得突出于走道内。 4、地下建筑失火时,应立即启用事故照明设施。 5、服务人员在人员撤离后应清理现场。 三、特殊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火灾发生后应先报警还是先扑救火灾 * (2)没有电话且离消防队较近时,可采取其它方式到消防队报警。 2、向单位和周围的人群报警 (1)大声呼喊报警。 (2)使用手动报警设备报警。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