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册表格式教案[精品]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语文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1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1、走,我们去植树(一)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 学习难点 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1.结合光合作用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幸福健康。”
2.“绿色宝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好处?
设问导读
指导读好第四小节。
1、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说说什么是“绿色的希望”
导
学
过
程 2、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的景象,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5、6节,练习背诵。
巩固练习
一锤定音(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版图(bǎn fǎn) 回荡(tāng dàng )
工厂(chǎng guǎng) 乖乖(guāi gāi)xK b1.Co m
拓展延伸
畅谈本课收获 板书设计
1、走,我们去植树
渠 厂 栽 版 乖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语文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2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1、走,我们去植树(二)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 学习难点 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课 标第 一 网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听写词语
设问导读
1、自由读1、2节。
(1)白由读课文。
(2)讨论。
①从哪儿看出少先队员去植树的决心很大?
②哪些词句说明少先队员的心情很高兴?
③少先队员在什么地方植树?谁能在省略号处补充内容?
2.细读第3~6节。
(1)指名读课文。
思考:植树有哪些好处?
导
学
过
程 (2)读后交流。
(3)进一步理解词句,指导朗读。
(4)练习背诵。
3.细读第7节。
指导朗读。
巩固练习
1.荒滩, , ,公路……到处都回荡着红领巾的 ,伴随金色童年的是 。
2.课文中,“绿色工厂”的意思是 ,“绿色宝库”指的是 ,“绿色的希望”指的是 。
拓展延伸
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按名称、外形特征、作用三个方面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健康、幸福
增添新绿——染绿版图
绿色希望——沙退鸟舞
绿色宝库——建设“四化”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语文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3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2 、第一朵杏花(一)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w W w .x K b 1.c o M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挂图、小黑板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设问导读
生读课文小组讨论: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导
学
过
程 4、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