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PT-食疗与中国文化
食療與中國文化 中醫學說與傳統文化 中醫治病之概念--治之未病 食療之原則 1.按人的體質 2.不時不食 3.以形補形 4.忌口 5.依照中藥炮製 中醫學說與傳統中國文化 中醫學說的特點: 1.天人相應 2.辨證求因﹑審因論治 3.四診合參 天人相應 「人與天地應也」《內經.靈樞》 天人相應--人與自然 自然對人體的影響--自然規律及環境的變化,人與之相應: 1.四時:脈象也分四季:「春日浮,如魚之游在波;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有餘;……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內經.素問》 天人相應--人與自然 2.時間:晝夜晨昏,人體相應變化:「以一日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內經.靈樞》 天人相應--人與自然 3.地域環境:如氣候﹑土質和水質不同,人體產生不同的影響 故人必須適應環境,甚至改造環境: 「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內經.素問》 「積水沉之可生病,溝渠通浚,屋宇清潔無穢氣,不生瘟疫病」《養生類纂》(宋.周守忠) 「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於庭,逆之則傷肝; …...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逆之則傷腎」 《內經.素問》 中醫與儒家的中庸之道 中醫學的「四診」與「八綱辨證」 1.「四診」:望﹑聞﹑問﹑切 2.「八綱」:病情可歸為八種: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其中「陰陽」是總綱,表﹑熱﹑實屬陽,裡﹑寒﹑虛屬陰 中醫與儒家的中庸之道 中醫與儒家的中庸之道 中醫如何助人達致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 1.尚未被病邪所侵的人: 「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內經.素問》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庸》 ?強調「過」的危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內經.素問》 ?「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干忤經絡,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治之」 。(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 ?中醫治病,最好是治未病 中醫與儒家的中庸之道 中醫如何助人達致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 2.已受病邪所侵的人:消解或補益--汗﹑吐﹑下﹑和﹑溫﹑清﹑消﹑補。(東漢.張仲景《傷寒論》)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 「致中和」:平脈(正常脈象)--三因制宜(因時﹑因地﹑因人),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法 中醫治病的概念 中醫對病的理解 病只是病徵 病徵是因身體失平衡所致 病是沒法醫治好 醫治的只是病徵 身體調理好 病徵便消除 中醫治病的概念 2 食療、醫食同源 凡欲治療、先以食療,既食不癒,後乃用藥爾 藥補不如食補 不治已病治未病 養生之道就是以飲食保健,預防疾病 中醫治病的概念 調理性療法 以人的整體狀態出發,作平衡調和 食補:冬蟲草燉老鴨(病後體虛、貧血頭暈)、 人參雞(大補元氣、安神益智) 中醫治病的概念 食治:配合藥物輔助治療 如四君子湯(用於倦怠無力、食慾不振) 如枸杞龍眼茶(用於心悸、失眠、多夢) 食療的原則 1 了解自己的體質 了解自己的體質—寒熱辨症法 寒— 舌色淡白﹙望﹚、靜而少言﹙聞﹚、惡寒、喜熱飲﹙問﹚、手足冷、脈沉遲﹙切﹚ 陽虛﹙陽氣不足,有寒象﹚ 溫陽藥:肉桂、杜仲、冬蟲夏草、胡桃仁、鹿茸 例:腎虛—杜仲腰花湯、豬腎合桃湯 了解自己的體質—寒熱辨症法 熱— 舌色紅﹙望﹚、煩躁多言﹙聞﹚、發熱、喜冷飲﹙問﹚、手足熱、脈洪數﹙切﹚ 氣虛﹙陽氣不足,無寒象﹚ 補氣藥:人蔘、黨蔘、茯苓、甘草、白朮、蓮子 例:心虛—龍眼粥、蔘歸豬心湯 血虛﹙陰血不足,無熱象﹚ 補血藥:當歸、枸杞子、阿膠、桂圓、何首烏、白芍 例:肝虛—杞子牛肝湯、蕃茄煮牛肉 了解自己的體質—寒熱辨症法 陰虛﹙陰血不足,有熱象﹚ 滋補藥:玉竹、石斛、百合、沙蔘 例:肺虛—豬肺蘿蔔湯、羅漢果粥 「熱者寒之,寒者熱之」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2 不時不食 中醫強調「天人合一」,意思是大自然的天氣變化與人體的機能活動是相互適應的,飲食的調節亦應隨季節的轉變而異。譬如秋主燥,多傷陰,耗損津液,進補宜注意潤肺,以清補滋養為好,切忌辛溫燥熱之品;冬主寒,多損陽,致血脈不暢,夜尿頻作,故進補宜溫腎,大補氣血為妙,忌用清熱、寒涼之品。 食療: 春夏交接時間, 天氣變化莫測,這種又濕又熱天氣, 是疾病的溫床, 在這時節應選吃一些去清熱的食物, 以增加抵抗力, 大家不妨喝赤小豆粉葛湯: 材料: 濕粉葛 赤小豆 扁豆 冬瓜 蓮葉 又如立秋至霜降的三個月,稱為秋季, 空氣濕度低而燥氣襲人,此時口、咽、皮膚等均感乾燥 故仲秋以後進補以「滋陰潤肺」為上 不妨在乾燥的秋天吃一些「滋陰潤燥」的藥膳 秋季的食療 一、 百合飲: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