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

《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PAGE PAGE 10 《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前言 《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是一门临床医学检验基础与临床实践融为一体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生态规律,并从病原学和医学检验的角度,阐述寄生虫致病与实验诊断之间的关系,寄生虫病流行规律和防治原则。通过对寄生虫学理论学习和寄生虫学检验实践,使学生系统掌握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正确地进行寄生虫学检验工作,提高寄生虫病的防治水平。 《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的教学内容有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总论,学习总论内容着重掌握寄生虫学的基本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及其结果,寄生虫检验目的和方法,寄生虫病的特点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第二、三部分为医学蠕虫和医学原虫,学习时要将各种寄生虫生长发育的特点与寄生虫病的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紧密联系,以掌握寄生虫的致病与实验室诊断关系、寄生虫病流行与寄生虫学检验之间关系。第四部分为医学节肢动物,主要掌握医学节肢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对人体致病和实验诊断的关系。第五部分为检验技术,各种检验技术的应用在寄生虫学各论相关内容已涉及,该部分内容可供临床检验实际工作中参考应用 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寄生虫虫种的外文学名和寄生虫学专用外文词语。 本大纲根据沈继龙主编《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第二版,卫生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制订。 时间安排(按上课内容先后顺序): 内容 理论时数 实验时数 总论、蛔虫 3 1 钩虫、鞭虫、蛲虫 2 1 丝虫、旋毛虫 2.5 1.5 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 2 1 血吸虫 2 1 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 3 1 原虫概论、阿米巴原虫 2.5 1.5 疟原虫 2 1 利什曼原虫、阴道毛滴虫、贾弟虫、机会致病原虫、蠕形螨检测 3 1 病原学诊断标本(线虫、吸虫、绦虫、原虫)观察 3 标本考核 1 总计 22 14 主要参考书 1.Markell EK, John DT, Krotoski WA. Medical Parasitology , 8th ed. 2.Bogitsh BL and Cheng TC. Human Parasitology, 2th ed. 3.李雍龙主编 人体寄生虫学(第六版 卫生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2004年) 总论 [教学内容] 人体寄生虫学的内容、范畴和学习目的 寄生关系、寄生虫和宿主概念。 寄生虫生活史、发育基本阶段与医学关系。 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包括夺取营养、机械性损害、毒性作用及超敏反应; 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表现为人体感染寄生虫后的免疫特点。 寄生虫学检验的目的,常用的病原检查方法和应用范畴,免疫诊断在寄生虫病临床和防治中的应用。 7.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影响流行的两大因素。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原则。   [目的要求] 掌握:1.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寄生虫生活史和感染期等概念。    2.寄生虫生活史各发育阶段与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关系。    3.寄生虫病病原诊断与免疫诊断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熟悉:1.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宿主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    2.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了解:1.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特点。 2.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性。 医学蠕虫 线虫 [教学内容] (一)蛔虫 形态:成虫外形、雌雄成虫区别; 虫卵的形态特征(形状、大小、色、卵壳和内含物)。 生活史:在人体内的发育,包括感染期、感染方式、幼虫移行过程、寄生部位和方式; 在外界的发育条件、时间。 致病:幼虫移行引起的肺部损害,成虫寄生导致营养不良、消化道症状及外科并发症。 实验诊断;病原诊断的方法(直接涂片和改良Kato’s法)和应用 流行与防治:分布情况、流行原因、防治原则。 (二)鞭虫 根据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及防治与蛔虫的相关内容作比较(自学) (三)蛲虫(简单介绍,以自学为主) 形态与生活史:成虫和虫卵形态;成虫寄生部位、产卵特点和人体的感染的方式。 致病:肛门瘙痒,异位损害。 实验诊断:肛门周围检查虫卵(肛门拭子法)和检获成虫。 流行与防治:分布、感染情况、流行特点和防治原则。 (四)钩虫(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 形态:成虫外形,雌雄区别,两种钩虫的鉴别点。 虫卵的形态结构(要注间与蛔虫卵的区别)。 生活史:在人体内的发育:感染期、感染方式、移行过程、寄生部位和特点。 外界发育的条件和过程(注意与蛔虫的区别)。 致病:幼虫引起皮炎和肺部损害;成虫引起消化道症状、贫血和异嗜症等。 实验诊断:粪检虫卵(饱和盐水浮聚法和钩蚴培养法) 流行与防治;分布、流行原因和防治原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