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的起因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教学设计.doc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的起因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的起因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教学设计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 教学设计 本课的设计思路: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是威胁人们生命与健康的“三大杀手”, 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了解其病因、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有助于学生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觉防范的意识,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出发,选择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作为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三大杀手”的病因、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促进学生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提高自觉防范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让学生课内外结合、有所侧重的搜集、分析与整理资料,使学生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其次,通过分组展示与讨论,提高学生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的认识,认清其危害,明确预防的措施,促进学生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第三,分组准备资料、全班展示与讨论的过程也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课的导入阶段,呈现我国1957年、2000年及美国2000年疾病种类的构成以及死因顺位表,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其变化的原因,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通过学生分组查找、分析相关资料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这些疾病的起因、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疾病的预防意识,同时在资料准备、交流讨论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知识获取的渠道。 授课班级:高一7——12女生篮球班 上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提高自觉防范意识。 2.知道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获取知识的方法,并积极参与相关主题资料的收集。 3.能够认真参与小组和班级讨论,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内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的起因与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5—7分钟左右 1.多媒体呈现:我国1957年、2000年及美国2000年疾病种类的构成以及死因顺位表 死亡顺位 中国1957年 中国2000年 美国2000年 疾病种类 死亡率(1/10万) 疾病种类 死亡率(1/10万) 疾病种类 死亡率(1/10万) 1 呼吸系疾病 120.3 恶性肿瘤 146.61 心脏病 257.5 2 急性传染病 56.6 脑血管疾病 127.96 恶性肿瘤 200.5 3 肺结核 54.6 心脏病 106.65 脑血管疾病 60.2 4 消化系疾病 52.1 呼吸系疾病 79.92 慢性呼吸疾病 44.9 5 心脏病 47.2 外伤及中毒 35.57 意外事故 33.9 6 脑血管疾病 39.0 消化系疾病 18.38 糖尿病 24.9 7 恶性肿瘤 36.9 内分泌疾病 17.99 流感和肺炎 24.3 8 神经系疾病 29.1 泌尿生殖病 9.01 自杀 10.3 9 外伤及中毒 19.0 精神疾病 6.70 慢性肝脏疾病 9.5 10 其他结核 14.1 神经疾病 5.53 凶杀 5.8 2.教师演示说明:1957年我国城市居民的死因顺位为呼吸系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疾病、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到2000年,死因顺位已转变为恶性肿瘤、 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疾病等,中美两国主要疾病种类以及死因顺位基本相同,说明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由过去的传染性疾病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3.提出问题:为什么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占主要位置呢? 学生阅读与讨论(前后四人一组);各个小组学生回答讨论结果,教师板书记录要点;教师总结。 A:吃的好了、营养过剩了,表现为脂肪多了,磷脂、糖脂、固醇多了,血管管腔变小了,动脉变硬了。 B:身体活动方式变了,运动少了,血管弹性低了、人胖了、机体免疫能力低了。 表2:人类身体活动方式的变迁 1890年 1990年 手工水井 自来水 爬楼梯 电梯 步行或骑马外出 汽车 人工播种 机械播种 手工洗衣 洗衣机 徒步递送信息 电话 徒步户外上厕所 室内厕所 木炉取暖 电气炉、空调 手工割草 机器割、药水除草 远足 室内活动 手工铲雪 机铲 手工清洁 吸尘器 草木灶 微波炉 手工清洁餐具 洗碗机 手工锯及锤子 钉、枪、锯 手工切食物 机械切削剁 C: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了、压力大了,心理不平衡也多了、精神紧张了、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消弱了。 D:应酬多了、香烟、酒多了,健康知识缺乏了,动脉粥样硬化加速了、肝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