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第5单元中国史世界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第5单元中国史世界史

第1-第5单元 第一单元: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第二单元: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第三单元:先进思想理论与现代中国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 第五单元:中国史学的发展 第六单元:古代世界的帝国 第七单元:世界三大宗教 第八单元: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 第九单元: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人类如何从分散走向整体? 第一单元: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第1课:先秦儒学与两汉经学 第2课:宋明理学 第3课: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 第4课:礼制规范 第5课:儒家文化的传播 线索:儒家文化的演变、儒家文化的渗透、儒家文化圈的形成。 重点:儒家文化对古代中国社会观念、行为规范、政治思想、法律制度的影响;“儒家文化圈”的特征。 难点:儒学演变的时代背景;儒学的现代意义。 第1课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 一、孔孟之道 概念:由孔子创立,孟子继承、发展的儒家学说,后人习称“孔孟之道”。 背景:春秋时期,社会处在变革、转型阶段;礼崩乐坏、动荡纷争。 孔子: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 认为必须重建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制度的原则,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使社会成员安分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 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认为“仁”就是“爱人”,尤其是爱自己的亲人,推而广之便能恢复礼制,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就是“义”。正人君子应重义轻利。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并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推行仁政,结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局面。 荀子:从“性恶论”出发,更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作用,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土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 ——顾炎武《日知录·周末风俗》 二、儒学经学化 概念:儒家典籍被称为“经”,解释和阐发儒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问,称为“经学”。 原因:汉武帝继位后,锐意进取,经营开拓,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学说为其治国安邦提供理论依据。 代表:董仲舒兼采阴阳五行学说,糅合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天人感应”之说;倡导“君权神授”,强调“三纲五常”;提出“大一统”的主张,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措施:武帝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设立五经博士,专事儒经的研究与传授。后又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五经,入学者完成学业经考试合格,即可担任官职。郡县也设地方学校,配有经师授学,以培养官吏后备人选。 结果:儒学在各家学说中获得“独尊”地位,成为统治者极力推崇的官方哲学。 影响:经学的教授、学习,为儒家学者置身于仕途开辟了道路,通经致用成为古代学者的普遍追求;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官员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第2课 宋明理学 一、程朱理学 概念:“二程”、朱熹的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居于正统地位的官方哲学,世人习称“程朱理学”。 背景:唐代中期以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出现一系列重大变化,延续近千年的经学体系既不符合时代的认识水平,也不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佛教与道教的日益流行,冲击儒家社会等级秩序和伦理纲常。有学者大声疾呼:复兴儒学,直接孔孟“道统”。经学中摆脱传统羁绊的新说新解也不断出现。 内容:儒家学者重新诠释儒学经典,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探讨,创成新儒学体系——理学。 佛教认为宇宙万物原本为空,人经过修行,排除欲望,领悟并达到空的境界,即可成佛。 道教认为世界由道而派生,人经过返朴归真的修炼,与道合一,即可成仙。 这种成佛、成仙的出世观与儒家重伦理、重人事的入世学说相矛盾。佛教和道教思辨的特点及其宇宙起源、万物生成的解释对儒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二程”:提出哲学意义上的“天理”观念,认为天理是超越万物、永恒存在的宇宙本原,主张万事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先有理而后有物;还将天理与礼治秩序和伦理纲常直接联系。 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发扬“二程”之学,融会贯通诸家之说,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提出“天理论”,认为天理既是宇宙的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人世间的伦理纲常就是其具体体现,“明天理,灭人欲”。 实质:“二程”和朱熹高度强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意识,力图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内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