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企业创新发展论文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
企业创新发展论文企业信息管理论文
泛在系统下的企业协同创新机理分析
摘要:新兴泛在系统的发展对企业协同创新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协调理论提出了企业的协作层次模型,指出了泛在系统支持实现的企业过程知识协同创新的信息协调结构特点;说明了泛在系统下企业协同创新的组织形式——虚拟组织;强调了企业协同创新中客户的驱动力作用;分析了企业协同创新得以成功持续的管理协调机制条件。 关键词:协同;泛在系统;协调理论 近年来,更加智能化和微型化的移动终端设备(例如PDAs,无线电话,智能手机、RFID射频识别、GPS全球定位)和更加灵活便捷的无线通讯网络(例如VPN软件,无线LANs,无线VANs,蓝牙通讯)等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被称为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或泛在网络(Ubiquitous Networking)的信息平台,这种平台通过在环境中嵌入传感器、执行器、处理器而实现了信息收集、信息通讯、信息计算与执行的泛在性和游牧性。这种新的技术发展将会进一步改变组织形式,在企业内或企业间实现更多的协作创新(Lyytinen Yoo,2002)。Vodanovich等(2010)指出了当前研究泛在信息系统对企业协作影响的必要性。 一、 基于协调理论的企业协作层次模型 企业间基于技术的协作是一个已经被广泛研究的议题。协调理论认为企业间的合作与协调是源于企业活动之间的相互依赖(Malone Crowston,1994),活动可以由人或技术设施来执行,协调机制包括基于人的协调和基于技术的协调,见表1。 Anand和Mendelson(1997)在Malone和Crowston(1994)的研究基础之上指出企业的管理协调(决策权及激励)和技术协调(技术提供的信息结构)应当吻合与匹配,并指出拥有不可转移的专门知识的个体或群体应该成为现场决策者,由此而产生的协调成本可以通过ICT技术将知识外显为可以转移的数据来降低。他们的研究说明了ICT技术进步对企业协作的影响是通过把不可沟通的知识外显为可以共享的数据进行的,外显的知识越复杂,则企业的协作越高级。这说明不断发展的技术进步所驱动的企业协作本身是分层次的。但遗憾地是Malone和Crowston(1994)的协调模型没能说明这一点。
Serrano等(2007)根据协作方的相互作用强度和业务集成程度将企业协作分为了四个范畴:沟通(Communication)、协调(Coordination)、合作(Cooperation)、协同(Collaboration)。业务集成是融合各方相应业务为一个整体的过程,并根据集成业务范围分为不同的集成程度:信息集成、目标集成、交易集成和作业集成。相互作用强度是指双方相互作用的程度和频率,与业务集成程度逐一对照。一个系统的集成度越高,它的相互作用度越强,因此形成了四个协作范畴:沟通、协调、合作与协同,见图1。沟通主要指信息的交流;协调则包含了信息交流与目标协调;合作则是在信息交流、目标协调的基础上还要实现交易匹配;协同则是在合作的基础上又强调了活动作业的同步,尤其指智力领域的知识联合工作。 可以看出,Serrano等(2007)根据定义的企业间集成程度与相互作用强度对企业协作进行了分类,指出了企业协作范畴的不同。但遗憾地是其没能把企业协作归根于活动之间的相互依赖,从而使其缺乏理论上的依据。 基于此,我们根据协调理论定义了企业协作层次模型,为分析各种技术进步对组织协作设计的影响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参考,见图2。 在该模型中,企业针对协调理论中信息依赖的协作方式主要是信息交换与沟通;针对任务目标依赖的协作则除了信息交流之外,还包括任务目标一致性的安排;供需交易关系依赖的协作则要在信息交流、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实现供需匹配;作业依赖则是在交易依赖的基础上又强调了作业信息交互的同步性,实现了高度的商业智能。因此,高层次企业协作包含了比低层次沟通更丰富的专门知识显性化和信息共享。较低层次的企业协作是针对位置相对固定的人、设备和物料的信息协调,而高层次的企业协同则要研究工作过程中位置动态变化的过程知识协调,需要更密集的知识动态交换。 二、 泛在系统是实现企业过程知识协同创新必要的技术基础 1. 泛在性与泛在系统。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环境感知智能(Ambient Inteligence)是泛在性的三个重要概念(Weiser,1993;聂延波,2006)。普适计算指的是通过合适的终端设备和网络通讯,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无时不刻、具有泛在性的计算服务。泛在网络指的是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对任何对象进行通讯和连接的网络环境。环境感知智能是指可以根据实时感知的目标所在环境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实时计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产科陪伴及镇痛分娩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_临床医学论文_医药学论文_.doc
- 产品设计档案管理系统-论文.doc
- 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临床医学论文.doc
- 产程观察与护理-其它医学论文.doc
- 京味文学 胡同意象 京味城市文化论文.doc
- 亲子鉴定相关法律问题探讨-民法论文.doc
-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专业优秀论文 sonic hedgehog对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doc
-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专业优秀论文 食源性肥胖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doc
- 人力资源员工培训论文.doc
- 人力资源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悬浮聚合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交联微球.doc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安装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软件技术(前端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安全运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车辆鉴定与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