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行业进入阶段性调整通道汇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客车行业进入阶段性调整通道汇编

客车行业进入阶段性调整通道 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53家网员企业的产销数据占客车行业总产销量的93%以上,我们在分类汇总、数据加工的基础上,按月度形成客车行业市场分析报告,不仅对客车行业的市场走势进行基本的判断、对客车行业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我们的看法,还会对客车行业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和通报。以下是我们对2005年上半年客车市场的一些看法和分析。 一、基础数据分析:销量下降只是阶段性的市场表现 由于市场容量跟不上企业规模和产能扩张的速度,客观上需要有阶段性调整的间隙,因此,2005年上半年,客车行业的整体情况较差,不仅一些中小企业感到举步维艰,前些年高速增长的大企业也放缓了前进的步伐。具体情况如下: ㈠、产销量对比分析:市场整体走势低迷,但不同的系列反差较大 上半年,53家企业累计生产各类客车50275辆,同比减少1453辆,降低2.81%,累计销售48895辆,减少2354辆,降低4.59%。月度销量曲线如图一所示,本年度客车市场的低迷走势一目了然。 从累计销量的对比情况来看(具体数据见表1-1),不同的系列反差较大,大型客车同比增加1546辆,增长12.10%,中型客车同比减少2092辆,降低9.33%,轻型客车也减少了1808辆,降低11.26%。影响因素大致有如下几点: 1、大型客车的增长主要受两方面的拉动,一是市场需求,比如公交客车大型化、城郊客车的大型化等等;二是企业主动,在原材料涨价、行业利润率逐渐下降的情况下,客车企业纷纷进入利润水平相对较高的大型客车领域,是可以理解的。 2、中型客车的下降有偶然原因,也有必然原因。偶然原因主要是订单方面的原因,比如宇通的巡回医疗车,去年上半年销售了200多台,而今年的订单则全在下半年;中通、友谊在上海市场的中型公交客车,京通在北京市场的中型座位客车,由于订单的延后,造成上半年中型客车销量大幅下降。必然原因主要是指目前的市场营销方式阻碍了中型客车的市场扩展,比如很多客户要求分期付款,而中型客车在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之后,利润水平已经很低,许多企业很难承受客户提出的一些新要求。另外在产品结构大幅度调整之后,有些企业的产能只能满足大型客车的订单要求,将中型客车逐步放到次要地位。 3、影响轻型客车市场萎缩的因素很多,既有政策推动不力的影响,也有标准门坎抬高影响,还有包括钢材涨价、燃油供应紧张等市场因素,在前两个月的分析报告中已有专门的分析。 表1-1:累计销量对比 合计 12<L 11<L≤12 10<L≤11 9<L≤10 8<L≤9 7<L≤8 6<L≤7 5<L≤6 3.5<L≤5 2005年1-6月 48895辆 47辆 7939辆 6338辆 3261辆 7833辆 9229辆 6797辆 5010辆 2441辆 2004年1-6月 51249辆 23辆 7654辆 5101辆 4303辆 8983辆 9129辆 7619辆 6455辆 1982辆 增量 -2354辆 24辆 285辆 1237辆 -1042辆 -1150辆 100辆 -822辆 -1445辆 459辆 增减% -4.59辆 104.35 3.72辆 24.25 -24.22 -12.80 1.10 -10.79 -22.39 23.16 53家企业中,累计销量同比增长的企业有23家,同比下降的有30家,与前几个月比较,增长的企业在减少,下降的企业则有所增加,因此,整体形势已越来越糟糕。销售增量列前10位的企业见表1-2,其中厦门金龙和厦门金旅最为突出。 表1-2:产销增量贡献度居前10位的企业 单位名称 上年累计产量 本年累计产量 增量 增长% 上年累计销量 本年累计销量 增量 增长%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2412辆 3276辆 864辆 35.82 2412辆 3292辆 880辆 36.48 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 6285辆 7277辆 992辆 15.78 5829辆 6466辆 637辆 10.93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 360辆 643辆 283辆 78.61 365辆 617辆 252辆 69.04 河北客车厂 43辆 298辆 255辆 593.02 64辆 300辆 236辆 368.75 安徽江淮客车有限公司 1325辆 1557辆 232辆 17.51 1320辆 1550辆 230辆 17.42 盐城中威客车有限公司 260辆 434辆 174辆 66.92 188辆 414辆 226辆 120.21 南京金陵双层客车制造厂 53辆 206辆 153辆 288.68 55辆 205辆 150辆 272.73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748辆 848辆 100辆 13.37 709辆 841辆 132辆 18.62 安徽

文档评论(0)

liwenhua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