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变应性鼻炎中医药治疗研究
【常用中药的研究】 黄芩:能抑制抗原诱导的大鼠腹膜细胞组胺的释放,能抑制白三烯、B4的合成,且具有抗炎作用[13]。 丹皮清热镇痛,抗炎抗过敏,激活免疫系统的多种生物活性[14]。 * 【常见的方药研究】 补肾温肺法治疗变应性鼻炎:不仅能调介机体免疫功能,还可抑制局部的过敏性炎性反应,减少IgE的合成,减轻组织水肿。方药:仙灵脾20 细辛10 黄芪30 紫河车3 防风10 白术10 山茱萸10 荜拔10 大枣5[15] 清金法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疗效研究:清热脱敏汤(甘老方):桑白皮 黄芩 山栀 紫草 茜草 旱莲草 地龙 蝉蜕等 具有清金泻肺脱敏之功,并能降低血清IgE的作用[16 ]。 * 【外治法】 1.局部外治法 滴鼻法:可选用芳香通窍的中药滴鼻剂滴鼻。 嗅法:可用白芷、川芎、细辛、辛夷共研细末,置瓶内,时时嗅之。 吹鼻法:可用碧云散吹鼻,亦可用皂角研极细末吹鼻;。 塞鼻法:细辛膏,棉裹塞鼻。 * * 变应性鼻炎中医药治疗研究 安徽省中医院 * 变应性鼻炎中医药治疗研究 耳鼻喉科 高士俊 主任医师 * 什么是变应性鼻炎 【定义】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中医称鼻鼽(bi qiu)。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塞、鼻粘膜肿胀等为主要特点。其分为常年性变应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后者又称花粉症。 * 变应性鼻炎的特点 本病为临床上较常见和多发的疾病,无性别、年龄、地域差异,可常年性发病,亦可呈季节性发作。 鼻鼽病名,古代文献中尚有“鼽嚏、鼽鼻、鼽水、鼻流清水”等别称。 * 变应性鼻炎相当于中医的鼻鼽,亦称鼽嚏,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肺脾气虚,邪犯鼻窍所致,而主要采用补益肺脾,散邪通窍药物治疗。现有人认为本病是由于肾阳亏虚,风邪外侵而采用温阳散邪疗法;痰湿内蕴而用小青龙汤[1]、泽泻汤以清利痰湿[2];或认为本病应从瘀论治。在众多药物的治疗中,仍以甘辛温热为主,归经肺脾二位居首,以疏风宣肺,利窍渗湿,补中益气为先[3,4]。治疗方法繁多,但中医对本病的研究,大多仍停留在临床疗效观察上,而更进一步的研究较少。 * 发病机制、病理和临床表现 * 变应原 鼻粘膜 CD4+T淋巴细胞 IL-4 TH-2 IL-4,5,6,10,13 淋巴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白细胞及T淋巴细胞向鼻粘膜迁移、粘附、定位 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 IgE IgE-FcξRI复合体 释放组胺、慢反应物质、TAME酯酶(可催化激肽原为缓激肽)、5-HT等炎性介质及白介素等细胞因子。 小动脉平滑肌收缩,缺氧和血管内的凝集作用。血管壁受损后释放出组胺,液体外渗,淋巴和血管外液积聚于上皮结缔组织中故鼻粘膜呈明显水肿; 腺体分泌增多,表现为分泌腺增多和分泌活动增强,尤其是浆液分泌显著增强,纤毛上皮变性和杯状细胞增多。显著的水肿的上皮下和间质组织内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 后期鼻粘膜可呈增生性改变,可有息肉形成或囊肿病变 释放P物质(SP)、神经激肽A(NKA)、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神经肽; 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HM等。 神经末梢 鼻痒 喷嚏 流清涕 鼻塞 鼻粘膜苍白水肿 可形成鼻息肉和鼻窦囊肿 嗅觉减退 ICAM-1等粘附因子 脱 颗 粒 反 应 第二次刺激鼻粘膜 * 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脏腑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邪、寒邪或异气侵袭,寒邪束于皮毛,阳气无从泄越,故喷而上出而为嚏。 * 1. 肺气虚寒,卫表不固 肺气虚寒,卫表不固,则腠理疏松,风寒乘虚而入,邪聚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宣,津液停聚,遂致喷嚏、流清涕、鼻塞等,发为鼻鼽。 病因病机 * 2.脾气虚弱,清阳不升 脾气虚弱,化生不足,鼻窍失养,外邪或异气从口鼻侵袭,停聚鼻窍而发为鼻鼽。 * 3.肾阳不足 温煦失职 肾阳不足,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温煦失职,腠理、鼻窍失于温煦,则外邪、异气易侵,而发为鼻鼽。 * 4.肺经伏热,上犯鼻窍 肺经素有郁热,肃降失职,邪热上犯鼻窍,亦可发为鼻鼽。 * 【诊断】 1.诊断要点 (1)病史:部分病人可提供过敏史及家族史。 (2)临床症状:本病发作时主要表现为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鼻塞,呈阵发性,具有突然发作和反复发作的特点。 * 诊断要点 (3)检查:在发作期鼻粘膜多为灰白或淡蓝色,亦可充血色红,鼻甲肿大,鼻腔有较多水样分泌物。在间歇期以上特征不明显。鼻分泌物涂片见嗜酸性粒细胞、变应原皮肤试验及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等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 2.鉴别诊断 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