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各类药物生产方法-药智论坛
概念:多种结晶L-氨基酸依特定的比例混合制成的静脉内输液谓之氨基酸输液 生理作用:促进蛋白质、酶及肽类激素的合成,提高血浆蛋白浓度与组织蛋白含量,维持氮平衡,调节机体正常代谢。 专用输液:肝病、肾衰竭及肝肾衰竭用氨基酸、癌症及泌尿生殖系统、新生儿及婴儿用氨基酸输液。 加入杉梨醇、木糖、维生素及钙 、钾或镁等成分,以补充能量,提高氨基酸的利用率及营养价值,也可与右旋糖酐配伍制成较理想的代血浆。 理想氨基酸应全部使用L-氨基酸。 氨基酸输液 * 1、稳定及难溶氨基酸的溶解 取新鲜的注射用水(约全量2/3),于容器中,加温至90 oC,将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天门冬氨酸及谷氨酸依次投入,充分搅拌溶解,停止加热,加入色氨酸搅拌溶解。 2、加易溶解的氨基酸及稳定剂 投入其它易溶氨基酸及稳定剂(亚硫酸氢钠及半胱氨酸各加至全量浓度为0.05%)搅拌溶解,迅速降至室温,加注射用水至近全量,用10%氢氧化钠液调pH4.5-5.5,加注射用水至全量。 3、脱色与灌注 上述溶液加0.1-0.2%(w/v)的活性炭,搅拌30min,滤除活性炭,再用分子量截留值为1-2万的超滤膜过滤,滤液分装于250ml或500ml的输液瓶中,按常规操作压盖后,于105oC流动蒸汽灭菌30min即得成品。 氨基酸输液配制原则 * 糖类药物及其制造工艺 一、糖类药物的一般制备方法 1、单糖、寡糖及其衍生物提取纯化 可以用水及50%以下的乙醇为提取溶剂,也可用82%乙醇,在70~78 oC下回流提取。杂蛋白用硫酸铅除去,然后用通H2S除去。 提取后用吸附层析或离子交换法进行纯化。 2、多糖分离纯化 先脱脂便于释放多糖 A 难溶于水者(冷水、热水)可溶于烯碱者(不溶性的胶类); B易溶于温水、难溶于冷水及乙醇者; C粘多糖需先用酶解法或碱水解法使糖-蛋白结合键断裂,用水或盐溶液提取 纯化:乙醇沉淀法 有机溶极分级沉淀法 * 二、不同分子量右旋糖苷乙醇分级分离 * 五、透明质酸生产工艺 结构及理化性质: 等质量的葡萄糖醛酸和乙酰氨基葡萄糖组成; 无种属差异,只存在相对分子量的差异; 加热、剧烈搅拌、重金属、酸碱、紫外线等会造成降解,提纯工艺不同分子量差异较大。 生产工艺:动物组织提取法和细菌发酵法 * 产氨短杆菌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调节机制 5受GMP ATP的反馈抑制 1被G阻遏 2受GMP反馈抑制 3被A阻遏 4受ATP ADP AMP GMP反馈抑制 6受GTP的反馈抑制 注:PRPP——5-磷酸核糖焦磷酸 * 产氨短杆菌腺嘌呤缺陷 型菌株IMP发酵机制 * 肌苷酸诱变图谱 * 肌苷酸产生诱变过程的产量变化 * 1、选用产氨短杆菌腺嘌呤缺陷型菌株以解除腺嘌呤衍生物的反馈抑制; 2、培养基中提供亚适量A,不足以产生反馈抑制的腺嘌呤衍生物,通过补救途径合成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DNA; 3、培养基中加入特异抑制IMP脱氢酶的化学物质(如8-氮杂鸟嘌呤)则IMP脱氢反应被切断,GMP不能生成,解除GMP的反馈抑制,使IMP进一步被积累; 提高IMP产量途径 * 4、Mn2+在限量的情况下,培养后期产氨短杆菌,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所需的酶和中间体核糖-5-磷酸很容易透过细胞膜,并且在细胞外重新合成大量的肌苷酸; 5、因工业原料和工业水都含较高的Mn2+,通过诱变育种的方法选育了对Mn2+不敏感的变异株,使发酵液Mn2+ 含量高达1000?g/ml时,肌苷酸的生物合成仍不受影响。 * 二、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或某些药物等来提高人的免疫功能,治疗疾病的方法。输入的抗体常称为抗毒素。抗细菌毒素或抗病毒抗体可用于中和毒素和病毒。例如:被狗咬伤的人要注射“狂犬疫苗”、被铁钉等扎伤的人常注射的“破伤风毒素”等都是从健康且遭受过相应抗原感染的人血液中提取出来的抗体。给被抗原感染或怀疑被感染的人输入淋巴因子、干扰素等增强免疫效应的物质用于治疗某些疾病也属免疫治疗的方法。输入激活的淋巴细胞多用于肿瘤治疗。如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LAK)输注等。 * 三、免疫重建与免疫替代疗法 若机体免疫系统因先天或后天原因而出现严重缺陷,可通过输入造血干细胞而重建免疫系统,此为免疫重建(immunological reconstitution)。造血干细胞可来自骨髓、胚胎肝细胞、脐血或外周血。免疫替代疗法即输入机体缺乏的免疫活性物质,以暂时维持其免疫功能。 * 四、疫苗种类 1、第一代疫苗-以完整病原体与毒素制备的疫苗由灭活的病源微生物悬液构成,几乎不经过任何纯化 2、第二代疫苗-病源微生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