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经验论哲学与名家 .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墨家经验论哲学与名家

连环可解也。” “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 “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 (二)公孙龙的“白马”论与“离坚白”论 公孙龙(约前 325年—前250年),赵国人。 现存《公孙龙子》一书中《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和《名实论》5篇为公孙龙的著作。 * 公孙龙作《白马论》,有三点: 其一,白马是白和马的结合。 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公孙龙子·白马论》) * 其二,求马不等于求白马。 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是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 其三,具体的白马不是抽象的马,所以白马非马。 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非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 * 坚白论。 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公孙龙子·坚白论》) 得其白,得其坚,见与不见离。一一不相盈,故离。离也者,藏也。(同上) * 物白焉,不定其所白;物坚焉,不定其所坚。不定者兼,恶乎其石也?……坚未与石为坚而物兼,未与物为坚而坚必坚。其不坚石物而坚,天下未有若坚,而坚藏。(同上) * “离坚白”的意义: 认识论的价值应该给予重新肯定。 * (三)“辩者二十一事” “卵有毛。” “鸡三足。” “郢有天下。” “犬可以为羊。” “马有卵。” “丁子有尾。” “火不热。” * “山出口。” “轮不蹍地。” “目不见。” “指不至,至不绝。” “龟长于蛇。” “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 * “凿不围枘。”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 “狗非犬。” * “黄马、骊牛,三。” “白狗黑。” “孤驹未尝有母。”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 (四)墨辩逻辑学 后期墨家对名家论题有不同意见 针对“离坚白”,《经上》说: “坚白不相外也”《经说下》说:“无(抚)坚得白,必相盈也。”又说:“于石,一也。坚白,二也,而在石。故有智焉,有不智焉,可。”认为坚白都包含于石之中;但就知觉而言,坚白可以分离。 * 针对“白马非马”,《小取》说: “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骊马,马也,乘骊马,乘马也。”这是明确将“白马”与“骊马”都看作是马,表现了以具体归属一般的认识。 * 第五章 墨家的经验论哲学与名家 * 一、 墨家思想渊源与概况 * (一)思想渊源 “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禹亲自操稾耜(音si)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拔,胫无毛,沐甚雨,栉(zhi)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 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为墨。 * 《兼爱下》: 禹曰:济济有众,咸听朕言。非唯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以征有苗。禹之征有苗也,非以求以重富贵,千福禄,乐耳目也。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即此禹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禹求焉。 * (二)墨子生平与著述 墨子名翟,战国初鲁国人,活动年代约在孔孟之间。 墨子熟悉木工和多种手工业技术,其技艺之高堪与古代的鲁班相媲美。《墨子·公输》载: “须臾斫(zhuo)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 * 以墨子为代表的一派学人,史称墨家。 《墨子》现存五十三篇。其中《尚贤》《兼爱》等十一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墨子的思想,其它则是其后人记录墨子言行或者发挥其思想的作品。 * 二、前期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一)墨子的技术活动与认识论 * 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悬,平以水。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犹逾己。 * 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所度,此皆不若百工辩也。……天之所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既以天为法,天之行作有为,必度于天,天之所欲则为之,天之所不欲则止之。 * “三表法”: 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在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 三表法表达了判断是非的标准: 1、要以广大人民的亲身经验为根据; 2、要以前人的经验作根据;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