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急救、保健穴临床应用. .pptVIP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用急救、保健穴临床应用.

4.关元:任脉穴,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作用:本穴为历代重要的保健益寿之穴。可作为中老年保健、男性性功能障碍等防治的要穴。手法:艾条灸20~30分钟;可直刺1.0~1.5寸,针尖微向下,针感如线状放射至会阴部,留针15~20分钟;按摩时以拇指顺时针、逆时针各60下,每日2次;亦可用于药物贴敷。 * 关元穴图示 * 5.气海 任脉经穴,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作用:培补元气、固精益肾,是防病强身、保健要穴。古人认为该穴是“元气之海”。现代本穴用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年益寿,改善亚健康状态,以及预防休克,增强男性性功能。手法:以灸法为主,艾条温和灸15-20分钟。针刺时直刺1.0-1.5寸,针尖微向下,使针感如线状放射至会阴部,留针15-20分钟。 * 气海穴图示 * 6.命门:督脉穴,位于后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作用:重要保健防病穴,能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可用作平时保健防病穴,能改善亚健康状态,防治男性性功能障碍。手法:常用灸法,艾条温和灸15~20分钟;直刺1.0~1.5寸,以局部酸胀为宜,留针15分钟。 * 7.肾俞: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命门穴旁开1.5寸处。作用:调肾气、强腰脊、明耳目,具保健抗老作用。手法:宜用刺法,直刺1.5寸~2寸,针感腰部酸胀,留针15分钟;也可用艾条灸。 * 常用急救 保健穴位的 临床应用 金川集团公司医院 杨雪琴 * 一、概述 针灸学是中医药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中医特色的一门临床学科,由经络、腧穴、刺法、灸法、治疗、保健、各家学说等学科体系构成。针灸学中的治疗保健就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通过经络系统,在腧穴上实施刺、灸、熨、敷贴、按摩等操作手法,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作用. * 二、腧穴 腧穴,即我们常说的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实行针灸等手段防治疾病的特定处所,分为经穴(十四经脉所属穴位,即十二正经加任、督二脉)、经外奇穴(有特定疗效,但没有归属到某一条经脉上)、阿是穴(痛点、反应点取穴)三大类。 针灸治病,立足于人体自身经络腧穴系统强大的调节功能,腧穴的治疗保健作用通过其近治(穴位所在部位)、远治(经脉所循经的部位)、特殊作用如天枢穴既能止泻也能通便、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等三种途径实现。通过激发经络、循经传感、输注气血、调整经气,来实现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的目的。 * 十四经脉的走向 * 腧穴的作用 十四 经穴 经外 奇穴 阿是穴 激发经络、循经传感 输注气血、调整经气 补虚泻实 扶正祛邪 *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定位法:利用中医学中人体部位的骨骼尺寸,来折算定取穴位。如脐中至骨耻骨联合上缘5寸,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等 2.自然标志取穴法:利用骨性标志,肌肉凹陷,皱襞,指甲,乳头,肚脐等取穴。如神阙穴就是肚脐所在。 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即拇指、中指、横指同身寸法。 *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 四、常用急救穴位的临床应用 穴位急救,是针灸治疗学中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针灸治疗起效迅速、疗效显著、特异性强的特点,下面我介绍常用的16个主要穴位,同大家分享。 * 1.少商 手太阴肺经穴位,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角0.1寸处。主治: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手法:三棱针点刺放血1—3滴。配穴有商阳、扶突等 。 * 2.鱼际 手太阴肺经穴位,位于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失音(咽炎、扁桃体炎等失音,对癔病性失音效果非常好)。手法:直刺0.5—0.8寸,针用泻法,针感要强。配穴有廉泉、太溪等。 * 3.三阴交 足太阴脾经穴位,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主治:痛经。手法:直刺1—1.5寸,平补平泻,针感痠胀。配穴有中极、肾俞等。 * 4.血海 足太阴脾经穴位,位于髌骨内侧,膝眼上2寸处。主治:风疹(荨麻疹,对各类疾病皮肤瘙痒者都有效)。手法:直刺1—1.5寸,平补平泻,针感痠胀,寒证用艾条灸。配穴有曲池、肺俞等。 * 5.后溪 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位于手尺侧缘,握拳手纹最高点处。主治:落枕(急性项韧带损伤、肩颈综合症等)。手法:直刺1寸,平补平泻,针感痠胀。配穴有风池、阳陵泉等。 * 6.下关 足阳明胃经穴,位于耳前方,颧弓下缘凹陷处。主治:牙痛(急性牙髓炎、牙周炎、牙本质过敏等)。手法:直刺0.5-1寸,平补平泻,针感痠胀。配穴有颊车、合谷等。 * 太冲 7.太冲 足厥阴肝经穴位,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主治:眩晕(高血压等)。手法:直刺0.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