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 岩浆岩
三大类岩石的分布 侵入岩的产状 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形成了熔岩流) 火山口(已经积水成湖) 吉林白头山火山口湖——天池 溶岩流 火山口 * * 按成因分为 岩浆岩(magmatic rock)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 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 概念、形成、结构构造特征、典型岩石 1.2 岩石 岩石: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矿物 集合体。 30% 与岩浆岩合占25% 变质岩 5% 75% 沉积岩 65% 与变质岩合占25% 岩浆岩 体积 (占地壳体积%) 出露面积 (占大陆表面积%) 分布 岩石 1.2.1 岩浆岩 概念:由岩浆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又称岩浆岩。 1.2.1.1 岩浆岩的形成 浅色矿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 形成酸性、中性岩浆岩. 深色矿物: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黑云母; 形成基 性、超基性岩浆岩. 角闪石 石英 1.2.1.2岩浆岩的矿物成份 按SiO2含量分为:酸性、中性、基性和超基性 1按形成环境和深度分类 (1)侵入岩 深成岩 浅成岩 脉岩 (2)喷出岩 2.按SiO2含量(酸度)分类 酸性岩:SiO2 65% 多由浅色矿物组成 中性岩:SiO2 52--65% 颜色较深 基性岩: SiO2 45--52% 颜色深 超基性岩: SiO2 45% 颜色很深 1.2.1.3岩浆岩的分类 侵入岩 岩基 岩株 岩脉 岩床 喷出岩 岩被 火山锥 岩流 1.2.1.4 岩浆岩的产状 侵入岩 喷出岩 1.2.1.4 岩浆岩的产状 结构:是指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矿物间组合方式所反应出来的特征. 1.2.1.5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1.结晶程度 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非晶质) 2.晶粒大小 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 3.晶粒相对大小 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 等粒结构: 粗粒(粒径大于5mm)、中粒(粒径5~1mm)、细粒(粒径1~0.1mm) 不等粒结构: 斑状、似斑状 1、结晶程度 A、全晶质结构(如花岗岩) B、半晶质结构(如流纹岩) C、非晶质(玻璃质)结构(如黑曜岩) 1.2.1.5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隐晶质结构:指矿物颗粒很细,直径一般小于0.1mm,肉眼无法分辨出矿物晶体颗粒,岩石致密,矿物颗粒在显微镜下能辨别。 2.晶粒大小 (1)等粒结构 又称粒状结构。是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的粒径大致相等的结构。常见于深成岩中。 (2)斑状结构 岩石中矿物颗粒相差悬殊,较大的颗粒称为斑晶,斑晶与斑晶之间的物质称为基质,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一般是斑晶结晶较早,晶形较好,而基质部分结晶较晚,多是熔浆喷出地表或上升至浅处迅速冷凝而成,斑状结构常为喷出岩或一些浅成岩所具有。 (3)似斑状结构 类似斑状结构,但斑晶更为粗大(可超过lcm),而基质则多为中、粗粒显晶质结构。斑晶可以是与基质在相同或近似条件下,因某种成分过剩而形成的;也可以是在较晚时间经交代作用而形成的。似斑状结构常为某些深成岩所具有,如似斑状花岗岩 1.2.1.5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3.晶粒相对大小 (1)块状构造: 无定向排列,各部分均匀分布,花岗岩、闪长岩; (2)流纹构造: 岩石中有不同颜色的条纹,是熔岩流动时物质成份作定向排列所致. 如流纹岩. (3)气孔构造: 熔岩冷却时尚末逸出的气体形成大小不一的气孔.如玄武岩、安山岩 (4)杏仁构造: 喷出岩的气孔被后来的次生矿物所充填. 构造:岩石中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和充填方式。 构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