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诊断、预测和防治 .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病害诊断、预测和防治

一、防治的方针、策略和原理 (一)防治的总方针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是我国植保工作总方针,也是病害防治的总方针,这和国际上通用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植物病害管理”(P1ant Disease Management,PDM)的内涵是一致的,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 其主要内容是:从农业生产全局和农业生态系的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依预防为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 这个总方针有三点要求:全局性,即从农业生产全局和生态系统的总体观念出发,既要考虑局部的和当前的防治,又要考虑对整体的和长远的影响;综合性,即注意各种措施的配合和协调,选择最佳的防治方案;整体性,即全面考虑经济、安全、有效的原则。 开展病害综合防治或综合治理首先应规定治理的范围,在研究病害流行规律和危害损失基础上提出主治和兼治的病害对象,确定治理策略和经济阈值,发展病害监测技术、预测办法和防治决策模型,研究并应用关键防治技术。为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综合防治方案,不断提高治理水平,还要有适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 * (二)防治病害的策略和原理 1.从病害流行学效应来看 各种病害防治策略不外乎是减少初始菌量(x0策略)、降低流行速度(r策略)或缩短流行时间(t策略)。 2.从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来看 病害防治的基本原理主要有: ①回避(avoidance),即避免病原物,在病原物无效、稀少或没有的时间或地区种植作物。常用的措施有选择适宜的栽培地区、种植地点和种植日期,采用无病种苗,改善栽培方法和环境条件等。 ②杜绝(exclusion),即拒绝病原物,主要通过阻断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将病原物拒绝在作物栽培区之外。具体措施有处理植物繁殖体、植物检疫、消灭媒介昆虫等。 * ③铲除(eradication),主要是消灭、减少或抑制病原物的来源,常用的方法有生物防治、轮作、消灭感病植株或感病部位、病株处理、土壤处理等。 ④保护(protection),即保护寄主植物免受病原物侵染,在感病寄主和病原物之间介入毒物或其他有效障碍以阻止病原物侵入。方法有药剂保护、生物保护、生态保护、营养保护等。 ⑤抵抗(resistance),即增强寄主抗病性,降低致病因素在寄主体内的效力,措施有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利用化学抗性、利用栽培和营养抗性等。 ⑥治疗(therapy),主要通过医治受侵植物以减轻病害危害程度。措施有化学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 * 二、防治方法 基本方法一般可归为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抗病性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六个方面或六大类。 (一)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plant quarantine)又称为法规防治,是由国家颁布法令或条例,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管理和控制,以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人为传播的措施。 植物检疫的目的是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具有强制性、预防性和大区性的特点。 植物检疫是国家保护农业生产和生物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必须履行的国际义务,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 1.植物检疫的任务或内容 对象确定,对病害的分布、传播、发生和危害等情况进行风险分析,掌握疫情,确定检疫对象。 疫区划分,划定疫区和保护区。 检疫检验,在检疫法规规定的范围内,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检疫机构依法强制对植物、植物产品或其他传播载体在产地、关卡或隔离进行检疫和检验,以防止有害生物传入(或传出)。 疫情处理,对新侵入和定殖的病原物与其他有害生物,必须利用一切有效的防治手段,尽快扑灭。 法规制订,国家权力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有关动植物检疫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 2.植物检疫对象的确定 作为检疫对象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或特点: 危险性,适生性较强,对农业生产和环境有严重威胁,一旦传入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有害生物。 局部性,仅局部地区发生的病害。 人为传播(man—associated dispersal ),只能通过种子、苗木、农产品的调运和运输工具、包装材料等人为因素才能传播到未发生地区。各国都有其对外检疫对象名单,各省、市、自治区也有对内检疫对象名单,检疫对象名单随着病害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 * 3.植物检疫的类型 按照检疫的地域范围,我国植物检疫体制分为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 (1)对内检疫 也称境内检疫或内检,主要负责防止国内局部发生或新传入的危险性检疫对象的传播蔓延。 目前我国境内植物检疫分为农业植物检疫和森林植物检疫,由农业部和全国林业总局主管全国的植物检疫工作,各省、自治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