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古典诗歌鉴赏--情景关系-公开课.pptVIP

2018届古典诗歌鉴赏--情景关系-公开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届古典诗歌鉴赏--情景关系-公开课

学习目标 1,了解古典诗歌的抒情方式 2,学会运用必备的答题技巧有条理的答题 预习反馈 合作交流 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学生答案剖析 答题基本步骤 答题语言样式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谢谢! * * * * * *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惘然 —诗歌的抒情方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 发言为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毛诗序》 一、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 ①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咏物抒怀) ③ 借事抒情(古事:借古讽今,咏史抒怀; 今事:寄情于事,因事缘情 ) 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习题回放 1、【2006福建高考题】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本诗三、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4分) 学生答案剖析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本诗三、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4分) 答:这首诗第三四句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1分)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1分)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1分)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1分) 答案示范 乐景 乐情 哀情 哀景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难点突破 诗人借自然界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使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的色彩 托物言志 瀑布 (李忱 )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这首诗歌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习题回放 学生答案剖析 瀑布 (李忱 )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分) 借写气势磅礴,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瀑布形象(2分) 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应志存高远,不畏艰辛,努力实现人生目标。(2分) 答案示范 借古 讽今 诗人往往通过叙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来讽喻当朝,或抒发己怀。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试分析这首诗抒发情感的特点(5分) 习题回放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答:本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1分)贾谊的才华无与伦比,汉文帝却不问他治国大计,偏去问鬼神之事,而对天下苍生却一句不提,这不是荒唐透顶吗?(2分)李商隐讽刺的是汉文帝,其实也是讽刺晚唐昏庸君主,嘲讽所有以求贤来博取名誉,而实际并不重贤的统治者。讽汉文帝实讽唐帝,怜贾生亦自悯。(2分) 答案示范 一、明确手法——分析所运用的手法 二、展现景象——分析所描绘的景象(或所刻画的形象,或所描述的事情) 三、分析情感——分析所表达的情感(或所表现的心境,或所体现的追求) 某诗(某句)运用了? ? ? 手法,描绘了? ? ?景象(刻画了? ? ?形象或描述了? ? ?事情),表达了? ? ?情感(表现了? ? ?心境,或体现了? ? ?追求),达到了表达? ? ?效果。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4分) 课外实战演练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