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美学史大纲 叶朗.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美学史大纲 叶朗

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美”并不是中心范畴,而是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史应该研究每个时代的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而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一个时代审美意识的理论结晶。审美意识分散于文学艺术作品中,同时又集中于若干美学理论著作中,表现为两个系列:形象的系列和范畴的系列。审美意识史=美学史+各门艺术史。 第一篇 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 第一章:老子的美学 老子美学是中国美学的发端。 “道”中心范畴,最高范畴,道是原始混沌,道产生万物,道没有意志没有目的,道自己运动,道是无与有的统一。“气”,万物之本,道包含气、象,万物都包含阴阳对立面,在气中得到了统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包含了有和无,天地万物都是有和无的统一,虚和实的统一,有了这种统一,天地万物才能流动、运化,才能生生不息。 老子论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界定了美,区别了美和善,对立了美和丑,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对美采取了简单否定的方式。 “味”成为一种美学范畴,提出“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的审美标准,无味也是一种味,而且是最高的味。“妙”体现的是道的无规定性、无限性的一面,出于自然归于自然,和徼相对,徼意为边界,体现道的规定性和有界限性。徼和妙同属于玄。老子否定美,却并不否定妙。“妙”对后代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严羽“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涤除玄鉴”涤除指洗去人们的各种主观欲念、成见、迷信,使头脑变得像镜子一样纯净清明,鉴指观照,玄是道,玄鉴就是对于道的观照。涤除玄鉴有两层含义,一是把观照道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一是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 第二章:孔子的美学 孔子美学的出发点和中心,是探讨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孟子、荀子是其思想的继承者,而墨子是其思想的反对者。孔子认为审美和艺术对于人的精神影响深刻有力,在人们为达到仁的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休养中起到一种特殊的作用,他是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和提倡美育的思想家。 在评论韶乐时的名言,《论语》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既有形式上的美,又有合道德的内容,才能引起美感,不仅区别了美和善,同时提出了美和善的统一,只有符合“仁”的要求的艺术才具有这种美感。在某种意义上,美和善的统一也就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是人内在的道德品质,文是人的文饰,文和质的统一,也就是美和善的统一。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是孔子的审美标准,就是说艺术包含的情感必须是一种有节制的、有限度的情感,符合礼的规范,才是审美的情感,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和”。“和”的概念春秋时就已有之,和就是性质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同就是性质相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孔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他的整个美学思想都是强调“和”。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是论文艺的社会作用,也是对诗歌欣赏的美感心理特点的一种分析。兴,“感发志意”“托物兴辞”,就是说诗歌可以使欣赏者的精神感动奋发,这种感发,和欣赏者的想象联想活动不可分,因此和诗歌的审美形象也不可分。观,“观风俗之盛衰”欣赏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观还有一种涵义,观志,就是从诗中看出诗人之志以及诵诗人之志。群,诗歌可以在社会人群中交流思想情感,从而使社会保持和谐。怨,诗歌可以引起欣赏者对于社会生活的一种情感态度。通过这种兴观群怨的分析可以看出,1、孔子看到了艺术欣赏活动的多种因素和内容,并把这多种因素统一起来,在他看来,艺术欣赏活动不单是感性的活动,同时也包含理性的内容,不单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不单是被动接受,也是主动抒发,不单是个人活动,本质上也是社会性活动。王夫之“于所兴而可观,其兴也深;于所观而可兴,其观也审。以其群者而怨,怨愈不忘;以其怨者而群,群乃益挚。”2、把兴放在第一位,强调了诗歌对人的精神的感发作用,艺术欣赏作为一种美感活动,它的最重要的心理内容和心理特点就在于艺术作品对人的精神从整体上产生一种感发、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 “大”,春秋左传中就有记述,孔子使用大的范畴来赞扬尧。大,首先是一种道德范畴,同时又是一种审美范畴,就是客体引起主体的一种敬畏崇拜之情。这个大不同于西方的崇高和中国后来的壮美,根源在于孔子的“天命论”。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审美主体在欣赏自然美的时候带有选择性,自然美能否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审美主体的道德观念。孔子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