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作文讲评精品课件
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以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为特征,让审题不是从“题目”(话题或标题)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更能调动学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 从材料本身来说,所给材料信息量极为丰富。 可综合全部材料,发表个人观点、升华情感、深化认识,如抒发民族自豪感,赞美祖国,奉献爱心等等。 也可从所给材料中选取某一材料,单一角度切入分析,如写全国无私援助,全国哀悼日,社会各界媒体高度关注、社会的人文关怀,灾区人民坚强不屈,民族精神的坚韧和伟大等。 还可以以材料或材料含义为出发点,引出一个角度,所写内容不限于地震,而是在更大范围内选取典型事例或抒发情感,进而深化、深入主题,如写中华精神源远流长,爱心的传递,以民为本(选取古代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例子),敬畏生命(植物、动物、人类所有的生命)。 明确文体 抒情散文。采用散文形式有利于抒发感情。如:抒发民族自豪感,写爱心、团结、奉献、中国力量、崛起、坚强、亲情等。 书信形式。学生可从原材料中选取一个材料,或从一个切入点入手,通过书信的形式表达对地震的关注,带去对灾区的慰问,抒发对国家领导人,人民教师,武警战士,救援队、志愿者、伟大的母亲等人的赞美和关切之情,传达人间和天堂的音信等。 作文评分细则 立意好得高分自然不难 从给出的全部材料中加以综合提炼、升华,提出一个更深刻的认识,确立主题,如《自豪,我的祖国》;从党和人民的关心、社会各界的援助,提出大爱无疆,如《孩子不哭》《爱能创造一切》。 其次,从所给的多种材料中选取某一项材料,从一个角度深刻分析、探讨,有明确的立意和充分的论述,深刻抒情,生动叙述。如,从党和政府的关心这个角度去写;从全国人民对灾区的关心、援助、帮助去写,体现坚强的信心、民族凝聚力;从传媒的关注、整个社会高度的人文关怀方面写;从灾区人民在灾难面前坚强不屈的角度写人的坚韧、伟大。 再者,以材料或材料含义为出发点,抽象提炼观点“责任”、“爱心”,围绕某一问题深刻阐发、组织选材。将问题深化、升华,中心突出,为一类立意。处处点到,处处没有深入下去,为二类立意;题目是一个角度(集中),内容却不集中,这也为第二类,如《团结就是力量》。 另外,有了好的立意,主题还要鲜明、集中,内容要充实,围绕主题展开充分而深刻的论述。 二、阅卷老师感受 8.最不愿见到的语句:感谢地震,让灾难来的更猛烈些吧! 9.最受欢迎的格式是采用书信体,如:《给汶川人民的一封信》,作者以地震的口吻向汶川人民致歉,向英雄的政治老师谭千秋、解放军(荆利杰)、农村卖羊捐款的牧羊人致敬。 10.最常见的开头:2008年5月12日,我正在……,突然,我感到一阵眩晕,有人叫地震了,于是我们赶紧跑到操场上。 优秀作文的共性 ⑴审题的准确性 (2)立意的多向性 (3)构思的巧妙性 (4)选材的典型性 (5)语言的丰富性 (6)情感的真挚性 (7)形式的创新性 (8)表达的综合性 (9)书写的审美性 启示 卷面非常关键! 1、准确理解材料,全面思考,审题立意的训练依然重要。 2、写作是针对本次试题展开思考释放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志趣,文章中要有“我”。 3、考场写作是在基本的写作能力基础上根据文题要求写出自己的思想、认识,所以材料充实很重要,思想的充实很重要。 4、语言美给人的冲击力很强,但一定要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 5、巧妙的视角、恰当的文体会让文章脱颖而出。一定要善于小处开掘,以小见大。 作文备考从写作本身出发! 2008新材料作文 全国卷Ⅰ、全国卷Ⅱ、新课标卷及北京卷、江西卷、湖南卷、福建卷、辽宁卷 2008高考湖南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谈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3?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湖南 首先领会此诗句中的意境,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草芽儿略显了春的印迹,显然是一种平淡、朦胧的意境。鉴于此,我们可以写一篇关于 “朦胧美”和“平淡美”的文章。 其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