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批评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原初形态.docVIP

审美批评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原初形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审美批评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原初形态

审美批评: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原初形态 邓利:审美批评: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原初形态221 审美批评: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原初形态 邓利 内容提要: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最初形态属于一种审美批评,它凸现女作家创作区别于男作家创 作的写作基础与美学形态,并通过对女性文学的批评,达到对妇女现实生存状态的关注,对男性霸权的 批判.这种特点构成了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差异. 关键词: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原初形态 作者简介:邓利,文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Title:AestheticCriticism:OriginalFormoftheNewAgeFeministLiteraryCriticism Abstract:InChina,thebeginningoffeminismwasmoreexpressedasrepercussionsonfeministliterature.As aresult,feminismpresentedatendencyofaestheticflavor.Criticsneglectedmancriticismandself-criticism. Instead,theypaidmuchattentiontofindaestheticcharacteristicsoffeministliterature. Keywords:thenewagefeministliterarycriticismbasedontheresearch Author:DengLiisassociateprofessorofLiteratureDepartment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 610066,China).HermajorinterestisModemandContemporaryChineseLiterature.Email:denlifcl@163. 00m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自20世纪80年 代产生以来,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学术界趋于相同 的认识,这就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带有较强的意 识形态性,它通过对女性文学的批评,达到对妇女 现实生存状态的关注,对男性霸权的批判.但新 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之初(1980年至1985 年,关于分期另有文章论述),并无意识形态批评 色彩,而是一种审美批评.这使我国女性主义文 学批评从原初形态就不同于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 批评,研究这种原初形态的产生及特点,有利于厘 清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衍变的历程,也能 促进世界范围内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刘锡诚,高洪波,雷达学,李柄银于1980年出 版《当代女作家作品选》(广东人民出版社),其 “编后记”可以看成是新时期最早的具有女性主 义文学批评雏形的文章.接着,1982年张维安发 表”在文艺新潮中崛起的中国女作家群”(《当代 文艺思潮》,1982年第3期),1983年吴黛英发表 “新时期’女性文学’漫谈”(《当代文艺思潮》, 1983年第4期),这三篇文章共同拉开了新时期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序幕.几乎同时,李子云,金 燕玉,钱荫愉,王福湘,盛英,吴宗蕙等人纷纷加 盟,带着鲜明的性别意识站在了批评的最前沿,对 女作家创作作了女性视角的研究. 从当时一些重要文章,如吴黛英的”从新时 期女作家的创作看’女性文学’的若干特征”(《文 艺评论》,1985年第4期),李子云的”满天星斗焕 文章”(《读书》,1983年第6期),谢望新的”女性 小说家论”(《黄河》,1985年第3期)等文章来 看,1980年至1985年,我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与女性创作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女性创作中已 经涉及男女表面的平等和实际的不平等等性别问 题,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这些问题却少有提及, 评论者很少将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妇女形象与历 史,现实中的女性命运联系在一起,当时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主要是对女性文学这一现象进行总结, 构建女性创作,凸现女作家创作区别于男作家创 作的写作基础与美学形态,突出女性创作的美学 222世界文学评论 特征,从此意义看,这时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属于 一 种审美批评. 刘锡诚,高洪波,雷达学,李柄银写的”当代 女作家作品选?编后记”除了谈到编选体例,原 因外,文章谈论最多的是女性作家的共同特征. 文章认为女性作家的共同特征表现为:作品里凝 聚着丰厚的社会内容,”各个时期的广阔生活都 在女作家们的笔下展现出来.一般说来,女作家 们注意了写人的命运,写丰富的感情,写人与人之 间复杂微妙的关系,并不像某些人所说的仅仅是 什么儿女情,家务事.在她们笔下跳动着人民斗 争生活的脉搏”(刘锡诚等480).张维安的”在文 艺新潮中崛起的中国女作家群”总结当代女作家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