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蚕品种一代杂交种杂交率浅见.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高蚕品种一代杂交种杂交率浅见

提高蚕品种一代杂交种杂交率浅见 蚕学通讯第21卷第1期 CANXUETONGXUN2001年3月 提高蚕品种一代杂交种杂交率浅见 陈智勇 (重庆市铜粱蚕种场4O9.564) 杂交优势在蚕种生产上的利用,不但增 强了蚕的抗病力,提高了万蚕产茧量,而且使 茧层率提高,茧丝质变优.为了充分发挥杂 交优势,提高社会效益,农业部决定增加对一 代杂交种的杂交率测定,而且作为一个”杀 头”指标.这就给蚕种生产者提出了更高,更 严的要求.蚕种生产者必须加强全面生产技 术管理,确保按规定的杂交组合形式进行蚕 种生产,确保所生产的蚕种杂交率不低于国 家规定的指标.笔者在此谈谈个人浅见. 1科学的杂交组合使蚕品种经济性能 太幅提高 表1不同时期实用蚕品种成绩之一 野蚕的茧层率只有7%一8%.古人经过几千年漫长岁月的民间选种,到1897年杭 I期陈智勇:提高蚕品种一代杂交种杂交率浅见 州成立西湖蚕学馆时,当时采用的诸桂,新 元,大元等地方品种茧层率才15%.到3o年 代初我国开始推广一代杂交种,茧层率提高 到15%~16%.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十 分重视蚕品种的改良,在全国组织大协作,通 过科学的选配.达到更合理的杂交组合.不仅 万蚕收茧量提高.而且使茧层量,茧层率,鲜 茧出丝率,生丝等级大幅度提高(见表1,表 2)c. 因此.要求各种场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 杂交组合形式进行蚕种生产,不得随意改变 杂交组合形式. 2近年来开展杂交率测定的结果 近年来.蚕业主管部门根据不同品种的 原蚕和普蚕(一代杂交种)的斑纹和茧形各不 相同进行杂交率测定.重庆市测定的结果, 个别样杂交率不到80%,年年都能抽测到不 到95%的样,就铜梁蚕种场而言,1996~20130 年.共抽检到不合格样9个,其中合本品种一 代杂交种斑纹的蚕77%的样1个,83.8%一 89O%的样3个,9o%一94%的样5个,共淘 汰蚕种3546.5张,损失金额70.930元.从 检测情况看有纯对未淘汰净的原种斑纹蚕, 也有既不是原蚕斑纹又不是该杂交组合的一 代杂交种斑纹.而是其它品种斑纹的蚕. 3造成的主要原因 3.1普种生产场的主观原因 3.1.1职工队伍骨干减少.素质下降.近年 来,由于茧,丝,绸市场滑坡,种场经济效益不 好,职工收入低,生活无保障,职工忙于求生 存.技术骨干有的跳槽.有的退职,有的停薪 留职,有的退休,余下的上班职工中不但技术 骨干减少,而且有一部分事业心,责任感不 强.他们没有把精力全部放在蚕种生产上,他 们一方面在种场上班,另一方面要忙于搞第 二职业.抓收人来养家糊口.这样一来.种场 的生产技术管理有所放松,鉴蛹误差偏大,特 别是雄蛹中的误差,造成雄蛾中的纯对不易 淘汰彻底,由于管理松懈.雄蛾混杂,投蛾失 误等都有可能发生. 3.1.2思想政治工作减弱.技术培训放松. 由于市场滑坡,种场生产的蚕种卖不出去,卖 出去了种款又收不回来,种场领导忙于销售, 收款,很少有时间组织职工开会学习和技术 培训.从1995年到1999年,铜梁场一年一度 的职工蚕闲技术培训基本没有开展.职工对 政治学习和技术培训也不感兴趣. 3.1.3规章制度不健全,分配制度不合理. 种场原有的规章制度废止了,新的完整的规 章制度没有真正建立.种场中的分配制度 “改革”就是全场职工的工资级别进入档案, 全场职工不分技术水平高低.也不分师父徒 弟,不管工作是否认真负责,只要出了勤的, 一 律平均分配.负责全场管理和服务的人员 按全场人均收入分配.负责作业组的技术人 员按所在作业组人员平均分配.这样一来, 技术水平低,管理能力差的初级工和学徒工 分配收入超过档案工资,懂技术会管理的高 级工不管工作多努力,只要在同一队组只能 同学徒工一样分配,其收入低于档案工资. 这样的结果严重淡化了管理,损伤了职工自 觉钻研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即使场里组织学 习.有的职工也是人在会场心在外,更谈不上 自觉用业余时间专研技术了.结果是师父无 心教徒弟,徒弟也无心学技术,至使许多技术 措施不能贯彻到位.技工的技术水平难提高. 3,1,4技术骨干分布不均.工作,生活条件 好的作业组中,高级工多,学徒工少;工作,生 活条件差的作业组,学徒工,初级工多,中,高 级工少,不利于全场生产技术管理. 3.1.5出库分配品种配搭不合理.虽然生 产任务不足.但是为了缩短生产时间,在一个 作业组内仍然有同一天出两个对交品种的华 系或日系.这样一来收蚁开始,就增加了品种 混杂的机会.以后的发蛾室,低温室,产卵室 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品种混杂. 3.1.6在浴消过程中.从蚕种的清理到称量 装盒,都有品种混杂的机会. 蚕学通讯2l卷 3.2原种性状不纯. 特别是原种斑纹不纯,有的批原种出现 几种斑纹,原蚕户又分散,难淘汰彻底. 3.3检测饲养上有待进一步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