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形势问题与对策.doc

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形势问题与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形势问题与对策

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形势、问题及对策 周玉玲 摘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目前江苏形势所迫,也存有巨大潜力;“三缺乏”, 即缺乏有效的评价、激励和分配机制,缺乏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体制、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构成了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完善高校管理制度体系最大的优势是教育优势,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科技活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科技成果成功转化,而这却是中国高校其中包括江苏高校普遍存在的劣势。优势与劣势的巨大反差显示了江苏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全面、深入地分析、探讨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性、潜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对加快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化步伐,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性 1、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迫切需要: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后,江苏提出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它对促进江苏的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经济总量每年平均增长12.4%,“十五”期间的经济增长达到了12.9%。数字表明,江苏经济增长是平稳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江苏的发展模式与其它许多地区相同,是以能源、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在高科技时代,资源消耗型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建设已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对日趋激烈的国竞争,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最关键的是2004年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有5454家,占调查企业总数比重13.5%,科技活动大中型企业中比重为49.7%,小型企业科技活动活跃度10.3%,高校整体竞争力最核心的部分高校通过为社会服务能有效地带动自身的学科建设:优势学科将因此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非优势学科也会因此得到有效的带动。科技部成果登记统计结果反映一个科研单位在近几年中研发工作的规模、领域水平等国家科技成果库004年度全国高校科技企业收入总额利润总额净利润排序高校11所在校生人万无论是高校总数还是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总数均居全国第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个。 2、学科水平和科研能力较强。全省有2所高校跻身“985工程”、11所院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一些著名高校先后多次夺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其中,南京大学发表的SCI论文数和被引用数连续多年名列全国高校前茅,在2004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获奖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一,省属高校有9项成果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奖,居全国之首学科水平和综合开发研究能力全国第三2004年度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企业收入、利润总额排名情况一览表419,740.32万元23,698.29万元高校全年申请专利数。以为组长的江苏省CIMS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专家组,集中开展提升江苏省制造业水平和信息化的攻关,完成21家企业CIMS试点应用工程,其中无锡威孚公司一期工程完成后,新品开发周期平均缩短了30%—50%,编制生产计划的效率提高了40—60倍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培育和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2004年省政府设立了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当年安排3亿元,2005安排5亿元,2006年又进一步加大了投入力度,安排8亿元。科研总经费超过30亿元,创历史新高。从概念上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涉及到高校、政府、企业等多个主体的系统过程,要经历从技术研究与开发到生产再到市场的多个领域与环节,其中任何环节的阻塞、任何主体的缺位或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疲软与瘫痪。从江苏的现状分析,我们认为,阻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缺乏有效的评价、激励和分配机制:(1)从整个高校评价机制来看,长期以来,高校排名多以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学生规模、SCI论文排名数等为依据来评判高校办学水平高低优劣,忽视了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产业化作为高校办学优劣的评价标准,因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缺乏内在的激励和动机。(2)高校的评价体系决定了高校内部的激励和分配机制。在高校,职称与教师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绝大多数教职员工的荣辱升降、利益效益都与职称挂钩,职称是教师最为关注和最热心追求的,而职称的评审条件主要以论文发表数量、是否核心或权威,主持、参与科研项目数量、级别,以及获奖情况、教学情况等为评审依据,教师对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工作与贡献不作为参评指标,所以,客观上造成一项重大成果的技术应用不如一篇论文的评价现象发生。(3)缺乏有效的评价、激励和分配机制还表现在激励对象多以一线的科研和技术人员为主,忽视了为此成果成功转化付出了艰辛劳动的广大管理工作人员,对管理人员的评价、奖励缺失,造成了他们的不积极作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