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西县傈僳族传统歌舞“阿尺木刮”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维西县傈僳族传统歌舞“阿尺木刮”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民间文化
维西县傈僳族传统歌舞”阿尺木刮”
.
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曹艳(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5Z09~YL研究生650500)
摘要:傈僳族传统歌舞”阿尺木刮”以热烈奔放,粗犷有
力的歌舞生动地反映了傈僳族游牧,狩猎,采集,刀耕火种的
历史演变过程,是傈僳族历史的真实写照.笔者对分布在维西
县叶枝,康普,巴迪的僳僳族传统歌舞”阿尺木刮”的发展现
状进行区域性调查和分析,旨在促进传统歌舞在现代社会中顺
利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维西县;”阿尺木刮”;发展现状
一
,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的基本概况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以傈僳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全县共
有十几种少数民族,其中傈僳族占54.94%,县境内各民族有关
自己古老的历史文化传统,历经悠悠岁月,世代沿袭下来,至
今大多保持其独特的风貌.县内傈僳族从自己的远古祖先那里
继承了古老的民族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天文,历法,占
,
神话传说等多方面,其中一些已由哇忍波用自己所创造的
音节文字记录下来,成为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迄今普遍淬于
澜沧江上段(指维西境内)的僳僳族民间歌舞”阿尺木刮”,
显示出古老的历史遗迹,其艺术风格之独特,形式之完美,实
为县外其他傈僳族地方所罕见.
维西县傈僳族传统歌舞”阿尺木刮于2006年被列入第
一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傈僳语”阿尺木刮”,又称
“阿尺木刮哇其”,”阿尺”意为”山羊”,”木刮”是歌或
调子的意思,”哇其”是跳舞.”“阿尺木刮”就是”山羊的
歌舞”,属于集体自娱性舞蹈.又因舞蹈流传在澜沧江上段,
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的康普,巴迪,叶枝一带,当地人也称
之为”倮当木刮哇其”(倮当,意为江河上段)或”矣乃扒哇
其”(矣乃扒,河沟上游的人).
“阿尺木刮”是一种不用乐器伴奏,自始至终用模仿山羊
的动作和声音来踏歌起舞的表演形式,主要流传在维西县康普
乡,巴迪乡,叶枝镇一带,其中以叶枝镇一带最为保持原始韵
味.从傈僳族的历史与傈僳族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分辩出,其
它地区的许多”木刮”(调子)都出自于叶枝一带的”阿尺木
刮”.2011年11月,笔者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很荣幸参与到维
西傈僳族自治县文化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验收”工作,
对歌舞”阿尺木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展有了更深层次的了
解.
二,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发展现状
(1)”阿尺木刮”的宣传力度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第一部舞蹈总集一一《中国民族民
间舞蹈集成》准确,科学,全面地记录傈僳族歌舞”阿尺木
刮”.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属贫困县,由于县政府和镇政府没有
足够的经济支持,直到现在也未能实现将”阿尺木刮”歌舞走
出迪庆州的梦想.但许多媒体已将这种傈僳族特有的歌舞在各
种宣传媒界中广为宣传,使人们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
20¨年11月9曰维西县民族歌舞团参加迪庆州”新歌,新
186
舞展演大赛”,《阿尺木刮》荣获金奖:
2008年3月《阿尺木刮》参加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
中国》”神奇的维西”民族歌舞节目;
2006年”阿尺木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2002年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对”阿尺木刮”歌舞进
行了专题拍摄:?
2002年香港凤凰卫视及四川文联到叶枝镇,对”阿尺木
刮”歌舞做了特别的摄像,录音,搜集,并对”阿尺木刮”作
了极其重要的宣传.’
2002年云南省经济日报记者对”阿尺木刮”进行了采访,
搜集,并作了相关的报道.
2002年”阿尺木刮”在迪庆州”香格里拉艺术节”开幕式
上一举夺得金奖;
2001年4月18日,在省会昆明召开的”历史文化名镇”研
讨会上,叶枝正式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阿尺木
刮”歌舞在其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等等.
(2)”阿尺木刮”的传承现状
2006年”阿尺木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以来,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党委,政府及相关机构切实加
强领导,加大投入,建立保障机制,研究制定傈僳族”阿尺木
刮”的中长期保护规划,保护政策,措施及方案,更加注重对
“阿尺木刮”的传承与保护,进一步提高了傈僳族歌舞”阿尺
木刮”的保护力度.
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的传承情况如下:
已被列为国家级传承人的熊自义作为第一传承人,已被列
为省级传承人的余仙君作为第二传承人,正在申报国家级传承
人的李碧清作为第三传承人.传承点由以上3人和余健芳,余
文英,余秀仙,张同仙,余仙,余志新,余小飞,余新华,
余海山9人,共12人组成.
2008年5月,以李碧清为老师的”阿尺木刮”传承队伍组
建完毕,建立了传承点.人数为50人,其中:40岁至5O岁的
有8人,25岁至40岁的有30人,18岁至25岁的有12A.同时,
还购置了5O套的服饰.在此期间,进行了”阿尺木刮”传统
音乐的录制,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