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威三期中桥施工方案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威三期中桥施工方案1

佛山市三水区金本金威大道等六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设计与施工总承包 金威三期中桥施工方案 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2012年4月9日 金威三期中桥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金威路(三期)设计起点与金威(二期)相交,与其形成十字交叉。路线呈西往东走向,全长0.838km,路线终于金淼大道交叉口。本桥位于金威路(三期)TK0-897,该桥为1*20m布置,总长24.5m,预应力空心板桥。 2、根据设计要求,上部结构采用20m预应力砼简支空心板。主梁高0.95m,断面单幅合计中板12块,边板2块,总宽18.49m。墩台轴线与路线前进方向正交;下部桥台采用U型一字台,台身下接C30钢筋砼承台,承台高1.5m;基础为钻(冲)孔灌注桩,双排群桩,直径1.1m,桩间距5.0m;采用C30水下砼,桩基按摩擦桩设计,单桩桩顶垂直承载力不小于2500KN,桩径800-2000mm,桩长35-40不等。桩底沉渣厚度不小于10CM。桩端处岩土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不小于800KPa。 3、桥面宽度:3.0m人行道+11.25m车行道+0.5m防撞护栏+4.0m中央分隔带+0.5m防撞护栏+11.25m车行道+3.0m人行道=37.0m。 二、场地地形、地貌及环境 1、金威大道(三期)TK0+897 中桥勘察工程地位于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场地地貌属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形起伏不大,原为耕地及鱼塘,经堆填后,现地面基本平坦。 2、岩土层结构及工程特性 根据钻探揭示,本场区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主要有:人工填土(Qml)、冲积层(Qal)、残积层(Qel)及石炭系数基岩(C),依基结构、性质特征、成因、时代和风化程度,将场地内岩土层从上至下分为 4 个工程地质层。现将各类岩土层的性质、厚度、埋深和分布情况分述如下: (1)填土层(Qml层号①) ① 素填土(Qml) ①层填土:主要土性为素填土,灰-灰黄色,松散,主要由粘性土夹碎石为主堆填,松散程度不均,欠压实。本层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8~4.1m,平均厚度 2.98m。 (2)冲积层(Qal层号②),分为6个亚层,分述如下: ②1层淤泥 主要岩土性为淤泥、淤泥质粘土,深灰~灰黑色,流塑,湿,含少量粉砂或夹薄层粉砂。本层普遍分布,6 个孔揭露,厚度:9.0~11.5m,平均 10.17m;层顶标高:--0.71~1.61m。 标贯试验 23 次,实测击数 N′=1.0~2.0 击,平均值 Nm′=1.3 击,标准值 Nk′=1.1击。 本层取土样 3 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为:天然含水量ω=50.8~69.0%,平均57.1%;孔隙比 e=1.439~1.831,平均 1.571;液性指数 IL=1.29~2.71,平均1.83;粘聚力c=4.4~5.4kpa,平均4.8kap;内摩擦角φ=3.2~4.30 ,平均3.90,压缩系数ɑ=0.99~1.29,平均 1.093,属高压缩性土。 建议本层容许承载力fao为 50kPa。 ②2 层 粉质粘土 主要岩土性为粉质粘土、粘土,灰-灰黄色,局部棕红色,可塑,稍湿,含少量粉砂质。场区普遍分布,5个孔揭露,厚度:3.8~16.3m,平均 8.96m;层顶标高:-10.98~-9.19m。 标贯试验19次,实测击数 N′=2.0~8.0 击,平均值 Nm′=3.7 击,标准值 Nk′=3.1 击。本层取土样 6 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为:天然含水量ω=19.6~36.3%,平均 26.0%;孔隙比 e=0.598~0.989,平均 0.730;液性指数 IL=0.00~0.96,平均 0.51;粘聚力 c=12.3~36.9kPa,平均 25.3 kPa,标准值18.0kPa;内摩擦角φ=5.1~18.40 ,平均10.20,标准值6.10;压缩系数ɑ=0.17~0.47,平均 0.292,属中压缩性土。 建议本层容许承载力fao为 150kPa。 ②3 层 淤泥 主要岩土性为淤泥、淤泥质粘土,深灰~灰黑色,流塑,湿,含少量粉砂或夹薄层粉砂。本层普遍分布,5个孔揭露,厚度:3.9~10.1m,平均 7.04m;层顶标高:-25.91~-9.59m。 标贯试验14 次,实测击数 N′=1.0~4.0 击,平均值 Nm′=2.2 击,标准值 Nk′=1.8 击。 建议本层容许承载力fao为 50kPa。 ②4 层 粉质粘土 主要岩土性为粉质粘土、粘土,灰-灰黄色,局部棕红色,可塑,稍湿,含少量粉砂质。场区普遍分布,1 个孔揭露,厚度:5.7m;层顶标高:-17.82m。 标贯试验 3 次,实测击数 N′=4.0~8.0 击,平均值 Nm′=5.6 击。 建议本层容许承载力fao为 150kPa。 ②5 层中砂 主要岩土性为中砂,浅灰~灰白色,中密,饱和,含少量粘粒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