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岁与22岁冰火两重天
4岁与22岁冰火两重天
6月的北京太阳已经火辣辣地烤人,清华大学的校园内格外安静,化学系大四学生李杰从化学馆里走出来,脸上残存着沉浸于实验项目的气息,他的生活很简单――白天做实验,晚上回寝室看书、睡觉,和室友夜聊,多数也和各自的研究项目相关。在这个校园之外,许多应届毕业生必须顶着烈日奔赴各大招聘会,好一点的开始在单位实习,领取微薄的工资。李杰已经获得保研资格,不必为此发愁,去年10月和今年3月,分别有两拨企业招聘会在清华内举办,他没有太关注,在他的班级里,只有一个同学考虑毕业之后立即工作。剩下有80%出国,不出国的则保研。
对于一流高校理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本专业继续深造是比较保险的出路,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除此之外的举动,例如工作、转系等等,都被视为冒险项目。
与李杰的清闲相比,在上海,4岁孩子的父母们忙碌起来,5月和6月是幼儿园报名的高峰期,一些名牌幼儿园的名额早早就会被一抢而空,为了能在9月开学时给孩子寻找一条“金色起跑线”,家长必须提前数月打听情报、尽早在网上登记,“通路子”、找关系,有的家庭一家六口悉数出马,清早起床分赴不同幼儿园拿号排队,以便能让孩子在多家幼儿园得到“面试”机会。“和高考填志愿一样。”有家长在幼儿论坛的择园版抱怨,他们心力交瘁,同时也暗自担忧,如果从4岁起就如此疲于奔命。那未来的十几年学习生涯,甚至毕业后孩子的工作出路,都像是一副枷锁,牢牢束缚住他们的生活和希望。
“名牌大学”VS“理想的大学”
威尔?肖茨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谜语学’学位的人,1974年,他进入印第安纳大学学习,该大学有一条规定――本科生可以自行设计学位课程,专业方向不限,只需要满足基础课及学分要求。这在很多高校是想都不敢想的规定,可是给了威尔一个机会,这个喜欢猜谜的年轻学生试着提交了一份谜语学学位课程计划。教授们虽然吃惊,最终还是批准了,于是他读完自己设计的谜语学课程,提交西方谜语史论文,随后考取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三年后放弃考律师(美国律师的吃香程度相当于如今中国的公务员),进了一家杂志社编写字谜。
如今,威尔的“成功业绩”包括《纽约时报》的纵横填空字谜和NPR周日字谜节目;家藏两万种古今谜语文献,包括十六世纪珍本;还创办了全美字谜大赛和万国谜语锦标赛,担任世界各地的谜语赛事的主席、评委或特邀顾问。
作家冯象在《理想的大学》一文中写道:“我在威尔身上看到了理想的大学,那里,学生可以自由发展个性与才智,而不必套进同样的模子,试图长成或装扮同样的人材。千人一面,一个脑袋。”
李杰谈论他们班那个“唯一去找工作的同学”时说:“他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已经直接保博了,可是想到未来5年都待在高校研究所里,而研究的项目又不一定是自己想做的,与其浪费青春,不如干脆进入社会锻炼。”
1986年12月出生的李杰是江苏前黄高级中学保送至清华的学生。当年在那个省重点学校,他排名年级前五,父母对他报考化学系有意见,希望他读一个例如计算机那样的专业。“社会上所谓热门专业,好找工作,都是错误的。10年前计算机那么火,都去读,现在毕业的学生不过也就是当个底层IT人士罢了。”李杰费了一番口舌说服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他的父亲后来觉得“学化学可以做药,做化肥,人没有计算机也能活,但生病了不吃药不行”,便想通了。李杰认为自己也算是对出路想得比较明白的人――这是他的爱好,他愿意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而他的很多同学是“随大流”,既然大家都走这条路,也很保险,那么就这样吧。
去年从北大生物系毕业的吴玫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她不尽然同意“保研―出国―直博”这一高校理科生的单一模式,毕业后当了一年古琴老师。“我的同学都觉得我很奇怪。”她穿着亚麻布的衣服,在琴馆过着弹琴、上课、喝茶这样相对悠闲的日子,她的父母也希望她能够继续深造,或者回西安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她现在需要给父母一个留在北京的理由,因此也考虑如何重新规划人生。跳出现有体制总要经历阵痛,吴玫不否认压力很大,虽然觉得在琴馆或许是一种逃避面对“模式化人生”的方式,可是她的眼神看上去颇为坚定,并不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
“成人”VS“成功人士”
过了22岁这个坎,李杰和吴玫结束必要的学业,做出了自己对人生的选择,完成了没有仪式的成人礼,进入真正“成人’’阶段,“自己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他们都提到了同样的一句话,然而却离目前社会价值观中“成人”的光环还很远。
李杰算了一笔账,如果去国外读博士,那么一年奖学金就有2万2千美元至2万5千美元不等,通常开销1万至1万5肯定够了,剩下的1万美元是“净赚”,5年下来也有5万美元的积蓄,按照现在的汇率计算,相当于30万人民币左右,“等拿到博士学位回来,买一套房子的首付算是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