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位不该被遗忘新村楗设者
一位不该被遗忘新村楗设者
从师长到村长,布衣素餐的段绳武带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实践着“理想国”的建设。
在上个世纪30年代新农村建设的潮流中,为了在西北开发出一片“理想国”,段绳武卖掉了他在北平的一座王府及全部家产,带着十五六万大洋、妻儿,全家搬到了绥远。
7年后他离开绥远投入抗战时,只带走了两位女儿,四个儿子皆因荒原上的恶劣条件而夭折。
开发西北
段绳武在1931年决定投入西北开发建设时35岁,为了在西北实现他的“乌托邦”,他从国民革命军第4了师师长的位置上请辞。
是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坚定了段绳武的信念,他在乡村建设的设想上增加了屯垦戍边,而地址就定在日后成为前线的绥远省。
北伐胜利后蒋介石收编了孙传芳的这一嫡系,等待收编的那段日子,段绳武的部队驻扎在山东泰安。这里是武训的故乡,那位乞丐一生靠乞讨办义学的故事打动过很多人。
看到自己打过仗的地方百姓命运更加悲惨,黄河泛滥之处饿殍载道,段绳武向蒋介石提出,希望蒋介石能派他和他的47师到绥远去军垦,一来可以发展农业,二来也有边陲防线的作用。
“但是蒋介石并没有首肯,段绳武原是直系的人,他会不会自立王国?会不会生出事端?”段绳武的二女儿段至诚当时还小,她后来听家族里的老人们说起过些当时的情景。
非黄埔军校出身的段绳武在这个问题上自然很敏感,蒋的疑虑使他更加清楚自己的处境。
“当时中国大地上正在掀起一股潮流,那就是建设新农村,梁漱溟、晏阳初都在搞他们的新农村实验。”军阀史是中国人民大学学者张鸣的研究课题之一,他分析段绳武当年开垦西北的初衷时还提到一个大的背景:“多年的战乱后,国土的破败和中日关系危机对他的刺激很大,同时现代化也是当时思想界提出的一个观念,在新农村和现代化两股力量的感召下,段绳武希望能为社会做出一些切实的贡献,他就选择了到西北去开发。”
段绳武下决心开发西北后,不是只身前往,而是把他在北平的家产卖了,全家一起离开北平。他的夫人王庚尧也支持他变卖家产举家搬迁,结果段绳武把他离开军队后在北平东城置下的家产――当时的遂安伯胡同七号八号那套三进四跨院的王府给卖了,带了十五六万块钱,全家搬到他以几毛钱一亩地新买的包头荒原上。
举家迁往包头
“1932年的春节就像炼钢时的蘸火,刚在北平过完热闹繁华的节日,马上就搬到包头荒原上新盖的地窝子里了“,段至诚对她童年的这一生活变迁记忆犹新:为什么父亲一定要破釜沉舟?他反思过一些人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他认为失败的人就是没有把身家性命都投入进去。
段绳武把全家都投了进去,夫人王庚尧是新村的第一任自编课本的教师,这里的孩子开始区别于父母,脱离文盲境地,同时她还开办了妇女识字班。后来一些有追求的大学生加入到义务教学的队伍里。在段绳武看来,这是对武训事业的延续。
张鸣在总结中国近代新农村建设成败时同样认为:“只有像梁漱溟、晏阳初和陶行知他们几位,和段绳武这样全身心投入的,才获得了成功”。
1931年段绳武在包头建立起他的第一个新村河北村,之所以取名河北村,是因为他想为自己苦难深重的家乡河北省做些实事,但是从后来新村移民的来源上看,遭受黄河水灾害的河南难民比河北难民还要多。无论如何,这是一条为流民大潮规划的新出路。
清末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是河北人,他和开明士绅张清廉等以及河北移民协会,给予段绳武的移民计划以极大帮助,先后移民上千户。
段绳武从事移民之初经验欠缺,他在包头为第一个移民新村河北村选址时,虽然离铁路和黄河只有+几里地,陆路和水路交通都很方便,却是一块盐碱地。段绳武曾想办法引水冲刷这块土地,由于农田地势高而河流地势低,所以这项中低产田改造工程不算成功。
有了农田选址的教训后,段绳武开始了他的第二、三、四个新村建设,这一次他把地址选到了五原县。
军事建制的新村
在五原段绳武采取的是租地的办法,从蒙古王爷那里“永租―了大片土地,十年交租一次。他原计划在这里建立200个新村,在后来的五年时间里,他建成了3个村落。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归队到了重庆,3个村庄成了前沿,他带领村民修的工事派上了用场。但是,200个新村的宏伟构想和实践遂被搁置。
段绳武成了3个村子的段村长,段至诚还记得当年村子里有村长、闾长、保甲长,各种行政职能俱全。但是这些文书资料都在后来的战乱中损毁。
在张鸣的研究中发现,为了战备的需要,这3个村庄同时也在使用军队建制。
《北方新报》记者王宗告诉《新世纪周刊》,他曾在有关报道中留出两部热线电话,在之后的一年半里,只接到过两个信息反馈: 个来自天津、一个来自辽宁。这是两位当年河北乡新村村民的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