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笔记精选.docVIP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笔记精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笔记精选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编 笔记 绪 论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的因素: 1、汉代采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提供了许多 机遇。 2、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淮南王刘安。汉初作家群体首先在几位诸侯王那里生成。 3、西汉武、宣、元、成诸帝都是文学爱好者,其中武帝还有诗赋传世。同声相 应,同气相求,他们出于本身的兴趣,大量招揽文士,许多人就是因为有文才而 得以在朝廷任职。 4、东汉政权长期被外戚把持,那些身居显位的外戚大量招纳宾客,许多著名作家都当过他们的幕僚。 5、两汉某些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经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乐府的职能是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同时也组织文人创 作诗歌,司马相如等几十名作家曾经为乐府写过诗赋。后汉的洛阳东观也是文人 荟萃之处,许多著名作家曾在那里供职。东观任职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校雠经书,当然少不了诗文唱和之 类的活动。鸿都门学是灵帝光和元年(178)在洛阳设立的皇家学校,专门学 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选送,一度多达千人。灵帝下诏,为在鸿都门就学的乐 松、江览等32人图像立赞,用以激励学者。这种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的学 校,在历史上是首创,是汉代作家群体生成期的一件大事。 6、汉代时断时续的游宦风气,也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注入了活力。西汉早期,文士的游宦活动主要是在诸侯王之间进行的。武帝朝至东汉初期,游宦之风稍衰。 东汉中、后期,游宦又成为社会时尚。 汉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司马相如说过:“赋家之心,包括宇宙, 总揽人物。”(《西京杂记》卷二)司马迁称,他撰写《史记》的宗旨是“究天 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汉代文学 的巨丽之美,体现的是对大一统帝国辉煌业绩的充分肯定,它的表现对象、领域 和范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 汉代文人贵于名行,为了实 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们可以忍辱负重,赴汤蹈火,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正因为如此,汉代文学作品中贯穿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保持着激 扬高昂的格调。 汉代文学在表现士人的进取 精神时,把圣主贤臣的结合作为自己的理想,王褒的《圣主得贤臣颂》是这方面 的代表作。在西汉昌盛时 期,失意文人感叹生不逢时,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都是以“遇”和“不遇”为主题。而从西汉后期开始,文人的慨叹更多地集中在 命运方面,正如扬雄所说“遇不遇命也”(《汉书·扬雄传》),由西汉昌盛期 的重视外在情势、机遇,转到对自身命运的关注。到了东汉的衰落期,文人们则 由功名未立而嗟叹生命的短促,《古诗十九首》中的一些作品就属于这种类型。 西汉朝廷是在秦朝灭亡之后,经历短暂的楚汉相争而建立起来的。批判秦朝 的暴政,总结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对历史进行高屋建瓴的反思,是汉初文学的 重要内容。从武帝开始,思想界由对历史的批判转入本朝理论体系的构筑,与此相应,文学也由对历史的批判转入对现实的关注,歌功颂德、润色鸿业成为西汉盛世文学的主要使命,大赋是这种使命的得力承担者。从东汉开始,文学界的批判潮流再度涌动。从王充、王符等人的政论,到郦炎、赵壹、蔡 邕、祢衡等人的诗赋,批判精神日益强烈。批判的对象包括神学目的论、讠韱讳 宿命论、鬼神迷信、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及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汉代文学以 历史的批判发轫,经由昌盛期的歌功颂德,最后又以现实的批判而告终,完成了 一次循环。不过,和前期的历史批判相比,后期对现实的批判更具有深度、广度 和力度。 和汉代文学所走过的批判--赞颂--批判的发展道路相一致,汉代文人的 地位也经历了一个从独立到依附、再到独立的演变过程。汉初的枚乘、庄忌、邹 阳等人游食诸侯间,为大国上宾,他们来去自由,具有独立的人格,兼有文人和 纵横家的品性。从武帝开始,朝廷对文人以倡畜之,侍从文人很大程度上为迎合 天子的口味而创作。从西汉末年起,向慕人格独立的精神又在文人队伍中萌生,扬雄、班固、张 衡等人自觉或不自觉地、程度不同地摆脱侍从文人、幕僚文人的依附性,努力按 照自己的理想从事创作。从汉初出处从容、高视阔步于诸侯王之间 的枚乘、邹阳等人,到汉末赵壹、祢衡等近乎狂士的文人,汉代文人在经历了一 段屈从、依附之后,又向个性独立回归,并且达到更高的层次。 汉代文学和先秦时期的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汉代文学从一开 始就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西汉时期的文人一方面对现实世界予以充分的肯定, 另一方面又幻想到神仙世界去遨游,以分享那里的欢乐,许多作品出现了人神同游、人神同乐的画面,人间生活因和神灵世界沟通而显得富有生气。进入东汉以 后,文学作品的浪漫色彩逐渐减弱,而理性精神日益增强。当然,东汉文学的浪漫气息远逊于西汉。道教的兴起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