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寿险代理人渠道概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中国寿险代理人渠道概况

中国寿险代理人渠道概况 摘 要 中国寿险市场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从改革开放初期几十亿的保费规模(主要是企业财产险),到2013年增长至1.2万亿,行业资产近8万亿,已经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目前,在大陆营业的商业寿险公司有71家,其中中资42家(含5家养老险、4家健康险公司)、外资29家(含1家健康险公司)。除招商信诺、弘康、中融等个别几家寿险公司和健康险公司外,都有代理人渠道。 2013年,个险保费总规模6302亿元,复合增长率18%(其中个险新单1372亿元,复合增长率12%);代理人规模达250万人,复合增长率8%;渠道占比方面,年均维持在50%左右。 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中国的保险深度为3%保险密度为10元/人 虽然增长空间巨大,但近年来个险代理人渠道面临着增员难、脱落高,发展慢等特点,许多中小公司渠道萎缩严重、甚至放弃这一渠道。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重要说明:本报告所用数据均来自全国寿险同业交流俱乐部,数据为各家寿险公司提供的业务口径(含万能险)数据,与保监会等监管部门发布数据有差,且个别数据由于无法获得,故根据一定计算规则作了预估或假设。历年总保费同比增长情况、代理人渠道总保费占比、寿险市场代理人数等部分数据与韬睿惠悦等权威咨询机构公布数据有一定误差,但由于无从了解上述机构的数据来源,故在此报告中仅作为大趋势上的参考,未作直接引用。 一、80年代初-1996年 引入代理人渠道、发展方兴未艾,市场主体少,行业规范 保险恢复营业,垄断经营,发展模式原始。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开始复苏,人保寿恢复经营并独家垄断市场。80年代末90年代初,平安、太保相继成立。当时市场上的营销模式比较单一(以“多渠道、广代理”,即大力发展行业代办和农村代办的“人保模式”为主)、产品缺乏创新性、行业法规需要完善、监管水平有待提高,整个市场的成熟度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代理人渠道引入,超常规发展。1992年,中国引进了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从此“保险代理人制度”被带入中国,这一创新营销模式的出现在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初期吸引了大批新生从业力量。1994年底,友邦上海的保险营销员数达到5000人,业务量超过1亿元人民币。1995年,友邦广州业务正式启动且发展势头非常惊人,当年公司营销队伍就发展到8000人,新单标准保费收入近3.88亿元人民币。 友邦的个人寿险营销制度,引起国内保险公司纷纷效仿,在极短的时间内这一制度被快速复制,带动了整个中国寿险业的超常规发展。 二、1996年-2004年 代理人渠道大发展、合资公司大量成立,诚信危机隐现 代理人渠道黄金发展时期。归功于寿险代理人渠道的飞速发展,1996-2004年间,中国寿险保费收入更是以年均40%的速度增长;2004年,全国的寿险代理人数已扩充到了150多万人。 寿险的发展直接带动了保险业的发展,最终还改变了产寿险市场格局,寿险保费在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由1992年不足20%,迅速发展到了2003年的80%左右。 这一时期保险市场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市场主体较少,行业整体比较规范,寿险公司对代理人的招募门槛相对较高,代理人队伍的素质普遍较好且收入可观。由于当时保险还是新兴事物,国民对保险的认识多处于空白,所以对保险的看法也没有近几年这样负面。 行业诚信危机开始显现。1995-1997年是我国银行利率最高值,如1996年一年期存款利率曾高达9.18%。各家寿险公司在此三年间参照高利率设计并销售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在当时非常畅销(这也直接导致了当时售出的此类高利率保单形成较大亏损)。 2002年,媒体报道了一位自称“白小芳”的保险代理人,是怎样欺骗亲人买保险,又是怎样被公司欺骗,被严酷考核脱落的经历,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引发了保险行业诚信危机。 2001年-2003年发生的“投连风波”彻底震痛了略显稚嫩的中国保险业,将营销员制度衍生出的种种弊端集中放大,令社会大众迁怒于整个保险业。 合资寿险公司大量成立。随着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外资迅速涌入,在2002-2003短短的两年时间新增10家寿险公司(其中有9家为合资)。到了2004年,保监会又大举发放13家寿险牌照,这些寿险公司陆续于2005年开业并进一步带动了寿险市场的快速发展。 三、2005年-2010年 市场主体爆发式增长、发展模式遭遇瓶颈,行业形象亟待改善 市场主体爆发式增长,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以2005年合众人寿成立为标志,中国度过WTO三年保护期,大量中资公司开始设立,截止2010年,市场主体猛增到61家。寿险主体持续增加、新加入保险公司铺设网点加快,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在促进寿险规模扩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寿险公司对增员的要求逐渐放低,包括新华、太平、民生、华泰

文档评论(0)

liwenhua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