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震采集方法理论与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地震采集方法理论与实践

地震资料采集试验方法与分析 一、试验点、线的选择 1、试验目的 ⑴ 调查工区干扰波的类型及分布规律,确定压制干扰的有效办法。 ⑵ 调查工区激发特征,包括激发井深分布规律,激发能量和激发形式。 ⑶ 选取工区合理的接收参数,压制影响资料品质的主要干扰波。 ⑷ 优化全区采集参数,预测资料品质分布规律,制定针对措施。 ⑸ 评估、削弱因资料采集对资料处理的影响。 ⑹ 正确预测、评价地震资料采集任务完成状态。 ⑺ 预测或提供预测技术信息,进行风险评估与经济分析。 2、试验点、线布设原则 系统试验点、线应布设在工区内具有代表性的位置或资料品质较差而需重点攻关的区域内。考核试验点应根据工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和地下地震地质条件,结合表层调查资料,以及以往资料品质情况合理布设,要代表区内的各种地表和地下条件,能控制全区激发井深,掌握不同区域的资料品质,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总之,根据全区表层及深层地震地质条件进行全区区域分类,综合考虑地上、地下条件合理地布设试验点。 ⑴ 表层地震地质条件 ①试验点布设应充分考虑近地表岩性分布规律,试验点应布在沉积环境变化的岩性过渡带上。 在2003-2004年度的双城工区,生产前我们收集了该区第四纪地质资料,进行了近地表沉积规律和地表结构特征研究。表层调查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表层岩性的录制和分析工作,掌握了激发岩性在区域上的分布规律和特征。 该区表层岩性的分布主要受河流冲积和改道影响。近代河流稳定的冲积作用形成了工区东部广阔的含沙黄胶泥高台区,之后的一次急剧改道形成了工区中部一个北东向的高台-平原过渡区;现代河流的冲刷及大地夷平作用使局部高台变为高岗;现代河流的冲积和频繁改道,形成了工区西、南部广阔的河套平原区。上述河流作用使整个工区形成了一个明显的三级河流阶地地貌。老河道残留的心滩和边滩形成了现在的沙岗子,残留河道沉积了较厚的淤泥而形成了现在的淤泥质亚粘土低洼区。 在近地表岩性分布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在含沙黄胶泥高台区、老河道残留的心滩和边滩形成了现在的沙岗子和残留河道较厚的淤泥质亚粘土低洼区分别布设代表性试验点,分析研究各种沉积岩性下的激发特征。 ②试验点布设应考虑地表起伏变化规律,试验点应布在高程起伏变化的过渡带上。 仍以2003-2004年度的双城工区为例,该区总体上呈东北高、西南低的趋势,海拔高程在120-178m之间。工区南部和西南部的江湾河套平原区,高程在115-120m左右;工区东部和北部为高岗平台区,高程一般为150-160m;工区中部有一条明显的条带状分界线,为高岗和平原过渡条带区,高程在165-178m之间,最大落差达23m。 工区中部过渡带区地表起伏变化较大,布设代表性试验点,分析研究高程起伏变化的过渡带上的激发特征和资料品质面貌。 ③试验点布设应考虑低降速层分布规律,试验点应布在速度、厚度变化的过渡带上。 2004年海拉尔盆地海参4井三维开发地震工区低降速层厚度变化剧烈,且多处存在速度反转和速度层尖灭现象。海参4井三维开发地震工区西部为乌尔逊河,向东依次为河漫滩和冲积平原,在向东有一低洼的沼泽条带,推测为古河道或干涸湖泊,沼泽条带以东的高地为天然堤。近地表沉积受乌尔逊河影响,地下结构复杂。沼泽条带区地表含水丰富,地表就出现高速层,且速度达到1500-2000m/s,甚至更高;地下河道砂等河流相不均匀体的广泛分布,造成条带状高速层尖灭在更高速的地层之上。 在速度、厚度变化的过渡带上合理的布设试验点,寻求激发井深的变化规律。 ⑵ 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地震采集单炮品质受表层地震条件的影响较大,深层地震地质条件的变化也直接影响了单炮品质变化。若要全面了解工区资料品质分布概况,布设试验点也应当考虑深层地质构造。 ①在构造高点及高陡构造区,合理布设试验点 在背斜或穹隆的顶部,散射作用强。由于构造长期抬升,断裂十分发育,波场复杂化,地震成像困难。 高陡构造区地层倾角大,速度差异大,射线路径复杂,成像困难。 在构造高点及高陡构造区做好模型正演分析,合理布设试验点,寻找射线路径简单,能量强的观测路段作为主要激发部位。 ②在较大断裂带附近布设试验点 一般情况下,区域控制断层或盆地边界断层等控制影响沉积环境条件的较大断裂带,由于长期拉张、挤压等大地构造运动的影响,断裂破碎带较宽,伴生断裂发育,造成地震波场凌乱,反射路径复杂,成像困难。 特别是逆掩断层,逆掩推覆体把老地层推覆到较新的地层之上,造成严重的速度反转,推覆体破碎,波场复杂化,成像困难。 在较大断裂带和逆掩推覆体上布设试验点,寻求增强反射透射能量的观测方法及施工因素。 ③根据沉积相的变化及物源远近合理地布设试验点 中国大陆主要为陆相盆地,多为河流相和湖相沉积。沉积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反射系数等岩石物性的变化,致密的湖相泥岩与河流相砂岩在地震剖面上的波组特征、

文档评论(0)

ipbohn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