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基坑及邻近建筑物变形观测方案
引湑济黑工程运行变形观测
技 术 方 案
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
2013年4月6日
引湑济黑工程运行变形观测
技 术 方 案
项目负责人:胡宏利
技术负责人:狄 潇
编写人:苏理萍
审核人:胡宏利
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
2013 年4月6日
目 录
一、前言 1
二、工程概况 1
三、依据的技术标准: 1
四、使用的仪器设备 2
五、基坑变形观测 2
六、参加本工程的主要人员 5
七、HSE管理 5
八、质量承诺 6
一、前言
1.在工程运行过程中,土体变形的控制是工程运行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如果变形超过容许值,都将对工程造成危害,因此,在运行过程中必须对它们的位移值和发展趋势进行观测。必要时对运行工程进行加固。保证运行安全有重要意义。
2.建(构)筑物沉降观测就是测量建筑物上所设观测点与水准点之间的高差变化量,研究解决地基沉降问题和分析相对沉降是否有差异,以监视建筑物的安全。建筑物的沉降变形不均匀或沉降量过大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导致建筑物倾斜或倾覆,因此做好建筑沉降观测工作意义重大。
二、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引湑济黑工程运行期变形观测
2.工程地点:西安市周至县秦岭腹地
3.项目基本概况
按照西安市水利规划勘测设计院提出的重要环节及薄弱环节等进行变形监测。
三、依据的技术标准: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2)《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
3)《林区公路桥涵设计规范》LYJ106—90;
4)《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9)其它相关的国家、地方规范、法规。
四、使用的仪器设备
基坑位移观测拟使用的仪器为全站仪,沉降观测拟使用的仪器为精密光学水准仪配合铟瓦合金水准尺。所用仪器皆经过了国家授权的鉴定部门的检定。拟使用仪器的主要精度指标见表1。
表1
类 别 仪器、设备名称 精度指标 沉降、拱顶沉降观测 苏一光 DS05 0.5mm/km 位移观测 尼康 DTM-325C 2″ 净空收敛 收敛仪 0.5mm/km 裂缝监测 游标卡尺 五、桥梁、枢纽、溢流堰、隧道变形观测
(一)观测精度和级别。
1.根据《规程》要求,为了能达到监测目的,本工程按二级沉降精度要求进行观测,二级沉降的技术要求见表2。
表2
类 别 等 级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mm) 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段高差较差(mm) 基准点 二 级 ≤1.0√n ≤1.5√n 沉降点 二 级 ≤0.50 ≤1.0√n 注:n:测站数
2.在一般情况下,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地下工程、桥梁变形监测,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的建筑变形测量级别为位移二级,沉降观测二级的精度要求进行观测。主要技术指标见表3。
表3
项目
观测点类别
等 级 测角中误差 (″) 点位中误差
(mm) 观测点测站高差
中误差(mm) 沉降观测点 二 级 0.5 ≤0.50 水平位移观测点 二 级 2.0 ±3.0 (二)变形控制测量
2.1平面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
2.1.1位移观测基准点拟布设在相对稳定区域,视现场情况埋设固定标石,埋设位置宜与观测点尽量处在同一直线上。
2.1.2平面控制的测量级别拟采用二级变形测量精度。
2.2高程基准点的布设与测量
2.2.1沉降观测基准点拟布设3个组成一组,工作基点按需要进行设置,观测时这些点应形成闭合或附合路线。
2.2.2高程基准点尽量选择在基础深且稳定的建筑物上或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2.2.3变形观测点布设的位置及数量,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及要求进行布设.
2.2.4高程基准测量使用几何水准测量的方法,其精度级别不低于变形观测精度级别。
(三)变形观测
3.1基坑水平位移观测
3.1.1桥梁、枢纽、退水陡坡水平位移拟采用的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见表4。
表4
观测等级 观测方法 观测点坐标中误差(观测点相对基准线偏差值
中误差) 角度观测 精度 测回数 二级 基准线法 3mm 2.0" 2 二级 极坐标法 3mm 2.0" 2 二级 前方交会法 3mm 2.0" 2 二级 全站仪任意设站法 3mm 其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