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建筑构造之楼盖选型教学课件PPT.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建筑构造之楼盖选型教学课件PPT

* 复合桁架组件 * 空间桁架-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 Catrus体系是一种连续弦杆体系,连接螺栓垂直穿过两根正交弦杆与四根斜腹杆扁端头的螺栓孔。上弦杆采用由空心矩形截面钢管切割成的槽形件禁箍拼接,下弦杆则采用简单的搭接方式。 * * * * * * 空间网格-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的标准系列产品 现浇混凝土顶板和空间网格之间的抗剪连接件是一种带有连接螺栓和顶螺帽的上节点延伸件,用来支托现浇混凝土楼面板的平薄钢板设置在两个正交方向的上弦杆之间,并用节点的连接螺栓将其夹紧。 * (4)竖向支承构件周围的冲剪 柱上平板 * 板的局部加厚提高抗冲切能力 柱上梁 柱上密肋板填实 * 平板体系 (1) 混凝土无梁平板的钢筋布置 * 4.5~7.3m 7.3~10m 150~230 钢筋混凝土是两种材料之间的一种被动结合,因为只有结构挠曲变形到一定程度后钢筋才开始起作用 预应力混凝土使这两种材料达到主动结合,以控制应力、平衡荷载和减少挠度。凭借预应力束的曲率效应,预应力束将承担很大部分直接传给支座的荷载,从而可以消除绝大部分的冲切剪力。 * 钢筋混凝土—弯曲到一定程度后钢筋才开始起作用 * 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筋的抗弯是主动的 * 对于跨度为7.2~10.5m的预应力混凝土平板,板厚可按45的跨高比取,即取200mm 板内的预应力钢绞线沿两个正交方向呈抛物线铺设 使抛物线预应力束的向上分力能平衡百分之百的板自重 恒载为0.2 ×25 kN/m3× 9=45kN/m 200mm 30 140 9m 30 * 板内的钢筋束沿两个方向呈抛物线铺设,所以常规的设计方法是对每一个方向的钢筋束都施加足够的预应力,使其向上分力能平衡板的自重。 建议 * 建议 试验表明,双向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的抗弯强度和剪切强度受总的预应力筋的承载能力和非预应力筋的数量及其所铺设的位置所控制,而不受预应力筋的分布位置所控制 必须有一定数量的预应力筋设置在柱上板的剪切周边内 双向无梁楼板结构预应力筋的最佳布置方法是将计算板带所需的预应力筋根数,在一个方向形成带状集中布置在柱上及柱子两边的板带中,在另一个方向则均匀布置 两个正交方向至少应该有两根预应力筋布置在柱上板的剪切周边内 * 无梁楼盖体系 所占有的结构空间高度在所有体系中最小(综合效益不错),施工最方便,水密性好 对结构整体刚度的贡献在所有体系中是最小的 混凝土平均折算厚度比主-次梁和双向密肋体系大,与同等跨度的双向梁-板体系相当 * 由于预应力平托板或锥形柱帽起着加腋的作用,故能使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的使用跨度增大至10.5~13.7m * 无梁楼盖尺度 * 无柱帽楼板厚:(1/36~1/30)L2 L2为短边长,最小板厚150mm 有柱帽楼板厚:(1/40~1/33)L2 L2为短边长,最小板厚150mm 空心无梁楼板厚(1/30~1/20)L2 L2为短边长,楼板最小厚度250mm * 普通肋梁楼盖体系 1) 单向板-梁楼盖 2) 双向板-梁楼盖 3) 现浇梁板共同作用的设计概念 * 1) 单向板-梁楼盖 12~21m 7.5~10.5m 6~9m 4.5~6m 某一方向梁所承担的板面荷载小于或总荷载的20% h ≥1/30L * 2 ) 双向板-梁楼盖 例题:某机场候机楼楼盖的内力分析 图为12m×12m柱网开间的无梁平板和梁-板式楼板用SAP分析得到的单向弯矩图 板厚 h ≥1/40L2 * 无梁楼板的最大正、负弯矩峰值都在柱轴线上 无梁楼板和双向板-梁楼盖的弯矩 * 3) 现浇梁板共同作用的设计概念 现浇楼板的共同作用增加了框架梁的截面刚度(EI) 提高了梁端负屈服弯矩的承载力 梁柱形成的框架作用对框架侧向刚度的影响 现浇梁板的共同作用对框架的内力、变形及自振周期的影响 * 4) 主-次梁体系 主-次梁体系的特点 缺点: 相对于平板和双向密肋体系,结构高度大 相对于平板和双向板-梁体系,模板制作复杂 * 优点 平均折算厚度小,可与双向密肋一样,重量较轻 开间大,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可达(9~12)m×(13.5~18)m 承载力大,活荷载可达10~20kN/mm2 对框架结构的整体刚度贡献比平板和双向密肋大得多 结构受力清楚,传力途径简单明确 * 5)柱网与主、次梁的合理布局 荷载传递途径:单向板 次梁 主梁 柱 设计要点: 结构空间高度越小越好 主、次梁受力所需的结构高度宜相同 * * 柱网宜设计成矩形(短跨为主梁,短跨与长跨的比例小于0.75较经济) 主、次梁的刚度(主梁的弯曲变形控制在次梁弯曲变形的(1/2~1/3)内) 抗扭刚度的要求(边跨主梁) * 以长跨为主梁的主-次梁楼盖存在的问题 主、次梁的截面高度相差悬殊,因而增加了层高和建筑物的总高度 主梁的竖向变形

文档评论(0)

ipbohn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