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三基活动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基活动大纲

附件二: 中医临床“三基”练兵比武活动内容大纲 一、基础理论: (一)《黄帝内经》部分 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2、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3、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4、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5、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6、故善用缄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兴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补殆。 7、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8、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9、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10、黄帝曰:“夫血之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岐伯答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11、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12、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 13、营气之道,内谷为实,谷入于胃,乃传于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 14、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 15、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 16、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17、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18、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19、阳道实,阴道虚。 20、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21、夺血者勿汗,夺汗者勿血。 22、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23、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24、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25、.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二)《伤寒论》部分 1.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寒热真假的鉴别要点) 2.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阳浮而阴弱”的理解) 3.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奔豚的病因病机的理解) 4.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的诸症理解) 5.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寸脉浮,关脉沉”的理解) 6.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其脉关上浮者”的理解) 7.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胃家实”的理解) 8.明病,下之,心下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可攻不可攻的鉴别要点) 9.加葛根汤、葛根汤的比较 10.大青龙汤、小青龙汤 11. 四逆汤与四逆散 12.麻杏石甘汤、桂枝加厚破杏子汤 13.桂枝甘草汤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14.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与苓桂枣甘汤 15.葛根芩连汤与桂枝人参汤 16.苓桂术甘汤与真武汤 17.五苓散与抵当汤 18.桃核承气汤与抵当汤、抵当丸 19.大陷胸汤与小陷胸汤 20.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 21. 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 22.白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 23.猪苓汤与五苓散 24.承气汤类 25.栀子豉汤、茵陈蒿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三)《金匮要略》部分 1.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2.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