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保护措施与可持续发展江西铜业高级技工学校
* 三、降水中的组分的测定 (一)测定项目 (二)测定方法 * (一)测定项目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对大气降水例行监测要求测定项目如下: I 级测点为:PH值、电导率、硫酸根、亚硝酸根和硝酸根、氯离子、氟离子、铵离子、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 每月测定不少于一次,每月选一个或几个随机降水样品分析上述十个项目。 省、市监测网络中的Ⅱ、Ⅲ级测点视实际需要和可能决定测定项目。 * (二)测定方法 1、PH值的测定 2、电导率的测定 3、硫酸根的测定 4、亚硝酸根和硝酸根的测定 5、氯离子的测定 6、氟离子地测定 7、铵离子的测定 8、钾、钠、钙、镁等离子的测定 * * * 环境立法 环境 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 标准 与环境 发展历程 内容 基本职能 环境保护法 环境标准 环境质量评价 定义与内涵 战略与对策 措施 目的、任务、作用 分类、原则 步骤及测定方法 *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的著名报告中给予明确:“在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环境资源需求的前提下,寻求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体现公平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环境 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 * 1. 前提←发展 2.关键←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3.尺度←公平性 4.保证←社会的广泛参与 5.目标←生态文明 6.实施条件←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容 * 内涵 1.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a.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持续增长 b.不能以保护环境为由取消经济增长 c.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就失去了动力,环境保护也成为消极的行为。 d.可持续发展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 2.生态可持续发展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a.发展必须是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b.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 c.生态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产—有限的—发展的受限制性 *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 3.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 a.强调社会公平: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社会全面发展 b.从社会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出发,寻求总体的最佳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前提,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 人类以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去生产。 从把环境与发展作为一个相容整体出发,制定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发展科学技术、改革生产方式和能源结构。 以不损害环境为前提,控制适度的消费和工业发展的生产规模。 从环境与发展最佳相容性出发确定其管理目标的优先次序。 加强和发展资源保护的管理。 发展绿色文明和生态文化。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 经济增长 数量增长:产品、产值等的增长 质量提高:指经济效益和经济活 动质量的提高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 (一)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 (二)生态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标志 持续性原则要求: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过资 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 (三)社会可持续发展 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社会 生态 经济 基础 条件 目的 *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认真治理城市“四害” 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能源结构 推广生态农业,坚持植树造林,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战略任务 * 工业污染 *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健全环保法制,强化环境管理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 ? 表3.9 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级别 污染指数 质量级别 质量描述 对健康的影响 对应空气质量的适用范围 0~50 Ⅰ 优 可正常活动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51~100 Ⅱ 良 可正常活动 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 101~200 Ⅲ 轻污染 长期接触,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 特定工业区 201~300 Ⅳ 中污染 一定时间接触后,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普遍出现症状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