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屈光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屈光汇

小儿眼屈光特点 屈光不正的处理      北大医院  小儿眼科 屈光学在小儿眼科的重要性 复习几个概念 小儿屈光特点 静态特点,动态特点 小儿屈光不正与弱视、斜视的关系 小儿屈光检查特点 眼镜处方原则 屈光学在小儿眼科的重要性 屈光不正的检查和处理是眼科临床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研究课题。 屈光异常可单独存在或与其他眼病合并存在,使症状复杂化,造成鉴别诊断的困难。眼科和眼镜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毕华德曾说过,一部眼科学,半部屈光。 屈光学在小儿眼科尤为重要。 小儿眼病与成人眼病不完全相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视觉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变化规律与成人有所不同。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屈光不正可影响视力、眼位、双眼单视功能的发育,与小儿眼病关系密切。小儿眼病的防治原则是早防早治,争取功能治愈。所以小儿屈光问题的早期正确诊断和处理非常重要。每个小儿眼科医生必须牢记这一点。 儿童视光学    运用现代视光技术,研究儿童眼屈光与视功能特点及两者间关系,并采取科学、有效、合理的方法与手段,促进和保证儿童视功能正常发育。    临床儿童视光学属小儿眼科及儿童眼保健范畴。 了解小儿屈光的意义    测知基础屈光、确定屈光生理值,预测屈光变化,发现与治疗相关眼病。 复习几个概念 视物清晰基本条件 眼屈光系统完全透明,外界光线到达视网膜无任何障碍; 物象恰好落在视网膜中心凹,成像清晰,足够大; 视分析器,即从视网膜、视神经、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大脑皮层的整个视路中相应部分完整,功能正常。   从生理功能看,眼的结构主要包括两部分: 屈光系统  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通过透明的屈光系统,经折射后在视网膜中心凹结成清晰、缩小的倒像。 感光系统  视网膜的视细胞受到不同光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通过入路传入大脑视中枢,产生视觉。 屈 光 物理学中,屈光指一个透镜的焦点距离,即透镜的绝对 屈光力 。 眼科临床上屈光概念是后主焦点与视网膜两者位置的相互关系,涉及静态屈光和动态屈光。 屈光状态   在调节休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屈折,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物像,称为正视眼(emmetropia,EM,E);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称为非正视眼(ametropia,am),也称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 屈光不正:光束经过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在视网膜之前—近视眼(myopia,My), 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hypermetropia,hyperopia,H); 不能聚焦为一点,是散光眼(astigmatism,As,Ast)   屈光度 透镜的屈光度:透镜的折光能力称屈光度(Diopter),通常用D代表。 平行光通过透镜后在1m处集合成为焦点,该透镜的屈光力量为一个屈光度(1D)。 屈光度为焦距的倒数  D=1/F F代表焦距(m)      正视眼临床标准     眼屈光学者并未将0度定为正视眼的标准值,而是把视功能正常而有轻微屈光异常者包括在正视眼范围内。 常被引用的正视眼临床标准: Stromberg(1970) 0.00D--+0.75D 汪芳润(1994)   0.00D--+0.75D 顾三都(1989) -o.25D--+0.50D 屈光不正类型 屈光不正有两大类 球面性屈光不正(spherical ametropia) 是指光束经过屈光系统屈折后成主焦点,根据焦点与网膜位置的关系分为远视眼、近视眼,其像方光束对于光轴是完全对称的。这类屈光不正用球镜矫正。 散光是由于眼的屈光系统两个子午线上的屈光力量不同,因而光束经过屈光系统屈折后不能集合为一焦点,而结成前后两条焦线,组成史氏光锥。散光须用柱镜矫正。     眼的屈光状态与生理状态不是同一概念。 人眼有一个生长发育过程,屈光系统的变化是其变化的重要部分,整个过程有一定规律,但十分复杂,在内因和外因作用下,不同的发育可形成不同的屈光状态。 人眼早年的基础屈光状态及其变化,可影响成年时期的屈光状态。 小儿屈光特点 (一)小儿屈光分布及其变化 (静态屈光特点) 1.各年龄段屈光分布 新生儿   绝大多数是远视眼,约占88%--98%,正视眼和近视眼很少。   屈光度峰值+2--+3D。   近视眼中未成熟儿多于足月儿。 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    远视眼居多。远视眼占90%以上,近视眼仅约2%左右。    随年龄增长,远视眼逐渐减少,远视程度逐渐下降。其中部分学龄前儿童远视屈光度可有一度少量增加。    轻度远视眼为生理状态。 4--6岁儿童屈光调查 汪芳润(1986) 1470人 At. H  (眼)97.14%  (例)96.45%

文档评论(0)

liwenhua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