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百万人守望与重生
七百万人守望与重生
6月12日,震后一个月。
这一天,来自江苏省吴江市建设工程公司的小伙子舒希利在绵竹市的过渡安置房建设工地上,度过了自己20岁的生日。没有蛋糕,没有蜡烛,没有亲人的温情关怀,舒希利记忆中的20岁生日只洒满了点点滴滴的忙碌汗水。
同样是这一天,对口援建绵竹市的江苏省建设系统指挥部将2000套过渡安置房的钥匙交到了绵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人手中。这意味着绵竹市很快有8000名群众不用再挤在闷热的帐篷里,即将搬进新家,迎来新生活和新希望。
江苏省的建筑工程队队员们还不能松口气。8月10日前,还有16000套安置房的任务要他们完成。而在全国,这个数字是100万套。700多万受灾群众未来3年的安置生活蓝本,正在全国各地工程队的手中一点点勾勒出模样。
帐篷里的收音机
都江堰幸福村1组的村民任永全每天最关心的事情就是那个巴掌大的小收音机里播出的滚动新闻,它预示着他家未来生活的走向。他们家所住的六层楼房在地震中受到严重损毁,所幸全家人无恙,并且很快就搬进了政府为他们提供的救灾帐篷中。
帐篷,自5月12日后,就成了四川人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也成了衡量政府对灾区群众安置工作进展的标尺。在活动安置板房尚未建成之前,家里房屋成危楼或已直接垮塌的灾区群众还得暂时在帐篷里度过一段时间。这是他们震后生活的第一个落脚点。
帐篷、篷布、彩条布……凡是能搭建起一个简易安身之所的物件都成了急缺品。5月23日,灾区帐篷的缺口达到了270万顶。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备灾处处长高玉成称,中央储备库储备帐篷已全部调用,其他的解决途径为:紧急采购生产、部队支援、企业和个人捐助、组织没有受灾的省份进行对口支援和国外捐助。
对此,国家领导人日夜忧心。对于绝大多数没有电视、看不上报的灾区群众来说,收音机成了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他们从广播里密切关注着政府的每一条新闻。
通过收音机里清晰的声音,任永全知道了胡锦涛总书记去浙江湖州的帐篷生产厂家视察帐篷生产情况,动员所有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积极主动承担帐篷生产任??;知道了中央部署广东、山东、河南、江苏、湖北、浙江6个实力雄厚的大省对各个受灾县市进行对口援建,首要任务就是运来帐篷;知道了温家宝总理许诺在3个月内,让他们搬进冬天防寒、夏天隔热的活动板房。
“我相信总书记和总理的话,”任永全说,“现在的帐篷起码能让全家人不受雨淋。能在天最热前搬进过渡房,是政府对我们这些没了房屋的人的体贴。”
任永全的信任没有落空。对于中央下达的命令,各省都表示出坚定的决心。河南省委书记表示,“灾区需要多少我们就送多少,坚决完成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而江苏省第一支满载二万平方米活动板房、八千二百顶帐篷、总吨位达到九百吨的大型车队,在5月22日就开往德阳。
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一车车帐篷不断运往重灾区,各种款式的帐篷开始在各个重灾县市的广场上、空地上开出花朵,形成帐篷的海洋。
“各种各样的帐篷有二十几种,有政府的、部队的、红十字会的、民间捐赠的……好多都是从没见过的款式。”绵竹市的一位政府官员称。一个关于新式帐篷的笑话是,俄罗斯捐运来了6车救灾帐篷,可由于之前没人认识这种分体式帐篷,于是3车被运往什邡,3车被运往绵竹,到了地方打开一看,什邡的全是帐篷顶,绵竹的全是帐篷杆。
截至5月25日左右,灾区的大部分群众都已得到基本的安置,转移出来的群众基本都住进了帐篷或者其他简易的彩条布搭出来的简易住所。
但是,这样的安身之所并不能持续太久。随着气温的逐日升高,闷热的帐篷里白天很难待得住人。对受灾群众来说,住进宽敞隔热的活动板房是目前最为急切的心愿。
工地上的泪水和汗水
江苏工程队的小伙子舒希利在5月24日登上了前往绵竹的火车。和他一起的工友还有80多个,他们是江苏省第二批赶往四川灾区进行安置过渡房建设的工程队。江苏不仅带来了最优秀的建筑公司和工人,带来了建设活动板房所需的材料,甚至连油、大米和后勤人员都带上了。截至目前,江苏省已派出了7000多人的支援大军驻扎在了灾后绵竹的土地上。
在火车上晃荡了37个小时,舒希利他们到达了绵阳,接着转坐大巴前往绵竹。看到沿途倒塌的房子逐渐多了起来,看到绵竹市几乎没有一座完好的建筑,看到无数的老百姓无家可归,舒希利当时忍不住哭了出来。“看电视还没有那么直接的感受。那么多人都是在路边住,后面的房子倒了一片一片的,真的太惨了。”舒希利回忆说,“那时我就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多么的紧迫和有意义,能帮助他们一点,我觉得非常光荣。”
在很短时间内,各路建筑队伍都涌进了灾区。虽说是一个省对口支援一个县,但往往在一个地方能看到好几个省市建筑队高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