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旗袍兴衰看近代中国女性意识变迁.docVIP

从旗袍兴衰看近代中国女性意识变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旗袍兴衰看近代中国女性意识变迁

从旗袍兴衰看近代中国女性意识变迁   摘要:旗袍的产生、兴盛和消退的过程,折射了中国近代女性意识的发展轨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产生的旗袍是女性开始觉醒的标志,同时旗袍又有其局限性,它的审美形态仍然是男性话语权下的女性观照,旗袍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消逝表明中国女性又一次堕入了自身的盲视,其兴盛和消退体现了父权制对女性的规训。   关键词:旗袍 女性意识 近现代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008-02      服饰的变迁是思想意识的颤动,能够体现人的思考,展示人的精神和生活态度。因此,当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女性服饰和与之相关的意识形态的时候,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的观点:“这三者――衣装、身体和自我――不是分开来设想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被想象到的。”而且,在这三者之外,加上另外一项――性别。这个整体才会显得更加完整。旗袍作为二十世纪上半叶女性服饰中一支独秀的奇葩,它的产生、发展、鼎盛到消退这一系列过程不仅展示了女性身体的解放,亦体现了女性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      一、旗袍的诞生:女性意识的试蕾      清代女性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极度宽大且繁复,张爱玲曾说:“穿在外面的是‘大袄’。在非正式的场合,宽了衣,便露出‘中袄’。‘中袄’里面有紧窄合身的‘小袄’,上床也不脱去,……三件袄子之上又加着‘云肩背心’。”这一时期女装普及宽衣大袍。衣服长及膝盖,袖口和下摆又宽又阔,宽大的裤腿使裤子看起来像裙子,袖口、领口、衣裤的下摆都镶滚着很多道精致的花边,而且越是讲究的衣服镶滚的花边就越多,有“十八镶”之说。中国男人制定的削肩,细腰,平胸,薄而小的标准美女在这一层层衣衫的重压下和一道道花边的对照下失踪了。宽大的衣装配合缠足,不仅束缚了女性身体和行动的自由,也禁锢了女性心灵的自由。有血有肉的身体的自由和美丽消失殆尽,女性被彻底物化。成了衣服架子。   1911年,辛亥革命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民国政府在废弃清朝封建等级服制的同时。制订了新的礼服标准,规定女子礼服用长与膝及的对襟长衫,有领,左右及后下端开衩,周身得加以锦绣,下身着裙,前后中幅平,左右打褶。上缘两端用带。这样的服式带有明显的前朝色彩,深陷父权文化的男性精英们显然没有真正重视女性的服饰变革。民国的女性没有听从挽救她们脱离苦海的精英兄长们的意见。而是开始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着装方式,建立起新的时尚观念,新式旗袍由此诞生了。   1920年前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浪潮打破了旧的思想观念,承接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废除了封建礼制。促进了女性身心的解放。旧的社会风气被摒弃。新的社会风气还未完全形成。新旧交替创造了宽松的空间,女性可以大胆地表达对美的追求与渴望,在较早开放的上海、广州、南京、北京等地,女性追求新潮、时髦,已蔚然成风。   “20年代中叶起,一种新旗袍诞生。上海旗袍时尚的最初,是以无袖的长马甲形式出现的。短袄外面的长马甲代替了长裙。1926年,长马甲同短袄合并,就有了民国旗袍最初的款式。”改良的马甲旗袍衣身宽松、线条平直,下摆至脚踝或小腿处。袖子采用倒大袖,领、襟、摆等部位做镶滚装饰,成为新式旗袍的雏形。从此时到30年代末改良旗袍出现。旗袍的式样迅速变化。主要是长度缩短,腰身收紧,曲线明显。旗袍开始收腰,腰线较低,胸部、腰身、臀部的曲线略突出,虽仍为倒大袖,但袖口变小。装饰也趋于简洁,下摆长度逐渐变短,摆线提高至膝盖处,露出健美的小腿。这种新形象抛弃了传统女装对身体的否定。开始强调女性的个人意愿,而不再完全是纲常礼教的强迫。      二、旗袍的兴盛:男性话语权下的女性观照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旗袍发展的全盛阶段,新式旗袍在这一时期完成了最后的变革。并发展成熟。   二十年代以后,中国女性有了“曲线美”的意识。因此不同于之前的通体剪裁,改良旗袍在制作上受到欧美服装造型和制衣技术的影响,不断进行工艺改进,进入了立体造型时代。旗袍的衣身有了前后片之分,用肩缝连缀,衣片上出现了省道,还加胸省、腰省等,使腰身更加合体。许多欧美流行元素,如拉锁、按扣、垫肩等小配件也被旗袍引入。配合中国传统的盘扣、立领右衽、边饰,旗袍在这时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古今结合、中西合璧。   但是,时装的日新月异并不一定表现活泼的精神与新颖的思想。恰巧相反,它可以表现呆滞;由于其他活动范围内的失败,所有的创造力都流入衣服的区域里去。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这样看来,东西方文化元素兼用的旗袍正是体现了一种女性对新旧观念以及男权文化的妥协,折射出中国女性当时所处的尴尬而艰难的的社会处境。   对于旗袍风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