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背景下邓小平“与论思想”与辩证观念.docVIP

传统文化背景下邓小平“与论思想”与辩证观念.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背景下邓小平“与论思想”与辩证观念

传统文化背景下邓小平“与论思想”与辩证观念    [摘 要] “和平共处”理论,“两手抓”方针,“德治”与“法治”思想,“一国两制”构想,先富、共富模式,无不是邓小平借鉴古代“和合”思想和辩证观念的理论结晶。本文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邓小平“和论思想”与辩证观念的理论探讨入手,试图揭示其内在的本质联系,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服务。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邓小平 “和论思想” 辩证观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思想和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离不开创立者所处的历史和时代。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同中国渊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所结出的一个理论硕果。本文试图将邓小平理论吸收中国传统“和合”思想和辩证思维的方面和部分作一个梳理,以期探讨其内在联系。      一      “中国传统和合思想,贯穿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各主要派别,是我们优秀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中华民族“和合”理论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各家各派都对其进行过相关的论述和阐释,形成了丰富的“和合”思想。“和”与“合”最初只是单独使用,并未组合成词。“‘和’的本义是声音相应,‘合’的本义是上下唇合拢。”[2]以后“和”逐渐演化为和平、和睦、和谐之义,而“合”则演化出汇合、联合、合作之义。春秋后期,“同”的概念引入进来,成为与“和”相对的一个概念。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3],力图以此树立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道德操守。“‘和合’一词首见于《国语?郑语》:‘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4]最初是指一种用来处理各种关系和规范的国家治理方式,后来被引申阐发,运用到人际关系领域,成为调整各种关系的目标和规范。中国人民大学的张立文教授认为:在当今世界,人类将面临五种危机,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心灵以及不同的文明间的冲突,传统的“和合”思想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优化方式,它不仅是中国文化价值,也是东西方文明与文化价值的基本取向。此外,中国历史上还形成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就认为:任???事物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儒家也认为:阴阳是事物的两面和两极,它的变化推动着事物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从《周易》、道家、佛家到儒家,从孔子、朱熹、王夫之再到孙中山,无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辩证法思想。   邓小平从小诞生在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洗礼,热衷经史子集,特别喜欢历史和文学,这些都为他日后创立邓小平理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传统文化养料。传统的“和实生物,同而不继”的“和合”观念和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在他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他自觉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和辩证观念,形成了诸如处理国家间关系上的“和平共处”理论,经济建设和国家治理问题上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在“依法治国”的同时积极推进“以德治国”的方略,以及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等一系列政策和理论。这些发展模式成为邓小平吸收和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      二      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讲究积极协调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融合冲突、化解矛盾、注重“和而不同”。这不但有利于树立中国独立的民族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团结,而且对形成和铸就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观念发挥着重大影响。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根据当时世界时局的新变化,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判断。他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5]求合作,促发展,谋和平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和平共处”理论在毛泽东思想中形成雏形,邓小平高瞻远瞩,创造性地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改造和完善了这一理论,并且将其运用到中国处理与各国家间关系事物中去。现在这一理论已形成具有国际共识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对促进世界和平,加快经济发展起着重大作用。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中国现在不称霸,即使中国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中国要永远做第三世界的好朋友。“我们中国人是主张和平的,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6]邓小平认为:世界各国虽然存在大小强弱、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但都是整个世界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在历史遗留问题上,邓小平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要充分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他还明确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宣告中国始终努力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维护和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