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漂泊中黄永玉
八年漂泊中黄永玉
一个历史的巧合:从1937年春天,十三岁时独自离开故乡凤凰,前往厦门集美学校念书,1939年又流浪到安溪,至1946年春天与张梅溪结婚成家,黄永玉的八年漂泊,正好与抗日战争的八年差不多重叠。一个人悲欢离合的漂泊故事,从而也就与一个民族的命运起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从集美到德化
离开集美纯属偶然,那是因为一次打架闯了祸。早在凤凰,十来岁的黄永玉因习练过一段时间的武术,就如许多尚武的凤凰人一样,崇拜舞棍弄剑的英雄,喜欢打抱不平。他的尚武甚至一时颇有名气,在两派小孩子打群架时,他总是一派“带头大哥”的风范,颇有号召力。这就难怪,他到集美后,弟弟们还从凤凰来信说:“大哥,你快回来吧!你回来我们就不会受人欺负了。”
在安溪,他又一次挺身“参战”,在集美学生与当地孩子的冲突中担当“主力”,结果打伤了别人,自己头上也被打破三处。学校虽没??开除他,但决定给他记过和留校察看的处分。这促使他决定弃校而去。
于是,刚刚度过了十五岁的生日,黄永玉即从安溪流浪到福建另一个山区小城德化,寄居在一位朋友所开面馆的阁楼上。在朋友的帮助下,黄永玉在一个瓷器小作坊当小工,开始虽无报酬,却可以解决吃饭问题。伙食极差,却也心安理得,毕竟他可以自食其力了。
与他住在一起的还有另外三人,他们年龄相仿,且均离开学校不久。白天各自干活,晚上小阁楼就成了他们海阔天空畅谈不已的世界。每逢休息日,几个人还结伴到税务局门口去看贴在墙上的报纸。
离开集美,黄永玉仍无法放弃对木刻的爱好,他的热情也感染了大家。阁楼上的四个年轻人居然形成了共同爱好,组成了一个学习木刻的小集体。
有一回,我们就这样发现了一个卖木刻刀的广告,高兴得使我们狂跳起来。我们按照报上开列的价钱,省吃俭用地集了三个多月,连寄费一共弄齐四元两角钱,还附了一封近乎是四个人自传似的热情的信,寄到卖木刻刀的浙江金华去。过了几乎是绝望的六个月,我们终于收到了邮局的通知单。几个年轻人奔走相告,然后一齐向邮局跑去,抢劫似的领出了木刻刀,回到我们的小阁楼上。我们打开包裹,发现盼望半年的木刻刀中,有一把小圆刀已经给碰断了。这使得我们伤心到了极点……不管怎样,我们集体学习木刻的工作就正式地开始了。(黄永玉,《蜜泪》)
战争在继续,几个年轻人在瓷器之乡,以他们的方式沉溺于艺术梦想之中,忘记了日子的艰辛。
泉州“战地服务团”
又一次挺身而出打抱不平的“尚武”之举,让黄永玉不得不离开生活不到两年的德化小城,再度踏上漂泊之路。
木刻小组中有位当过小学教员的朋友,妻子被人玷污。消息传来,几个小伙子都为之气愤。一个晚上,趁着朦胧夜色,黄永玉与另外两个学木刻的伙伴,悄悄来到恶人的住所门口,见一个人影从屋中走出,迎面冲上去就是一顿痛打。打后方知,被打者并非侮辱朋友之妻的恶人,而是当地的保甲长之类的人士。
惹了祸,只得逃之夭夭。泉州有新结识的朋友,为他提供暂栖之地。他启程前往,时间大约在1941年春天。在他的流浪地图上,增加了一个新的地名――泉州。
抵达泉州不久,他有幸进入福建省地方保安军所属“战地服务团”,远离家乡的漂泊者,在校园之外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集体。
“战地服务团”的概念,最初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有由战地救护人员组成的“美国战地服务团”,当时活跃于欧洲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一组织继续存在,并延伸至为留学生提供奖学金,帮助各国学生进行救护方面的学习与训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这一组织在世界各战场再度发挥作用。
中国的“战地服务团”诞生于抗战爆发之后。在中国,“战地服务团”出现伊始即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侧重的不是医护,而是政治宣传和文艺演出,故参加者以作家、艺术家为主。
泉州“战地服务团”选中黄永玉,因为他们正好需要一个美工,为演出绘制布景和海报。
泉州的“战地服务团”,主要任务就是排演话剧。当美工的黄永玉,开始曾被安排客串上场,扮演一个跑龙套的角色,却狼狈下台,不再登场:
我不会演戏,一点也不会演。演戏当个传令兵,排练了两个多月只要讲一句话“报告司令员,前面发现敌人”,一上台不会讲了。然后就把幕放下来从头开始,请另外一个人代替我,排演都不要排,就能讲了。以后我的工作除了画画,就是拉幕,开幕了拉幕,就是做这个事。但是我自己就刻木刻、画画、看书这样的。这个战地服务团,在当时的抗战期间对全国的青年们,特别是失学的青年无疑是一所很好很好的收容所。把这些孩子们啦,没地方去的人啦,都收容在一起。(1998年在郑州越秀学术讲座的演讲)
无缘登台,却使黄永玉在“战地服务团”有了自己的小天地。他有了一间单独的房间,门口挂上了“美工室”的牌子,他不用把时间浪费在排演节目上,而是
文档评论(0)